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物价 >> 缅甸政变背景知识德钦党人的故事
德钦党人崛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民盟和缅军是一伙人,国防军、文官,包括以前的缅共核心,全都是一个小圈子——德钦党人。这是从昂山将军身边的几十人扩展出来的。德钦党听着陌生,中学历史课本里面专门提过的,昂山的我缅人党(高考之后估计大家都忘了),这下就想起来了吧。
穿日本军服,在二战中希望借日本复国的昂山将军
所以,德钦就是是“我缅人”的意思。英国灭了缅甸贡榜王朝以后,有意压制缅族人,引入大量印度人孟加拉人到缅甸,缅人别说干公务员,码头扛大包都被孟加拉人霸凌。于是缅人传统知识分子就创始了“我缅人”运动,也就是德钦党人,其中结合了从义和团到同盟会的很多诉求,总之是缅族要复国。等到昂山将军真的领导缅人成功复国以后,德钦党人核心圈子就成了缅甸的新主人。独立后,德钦就成了昂山集团的尊号,加德钦就相当于认证你是缅族复国的元勋。大概相当于“同盟会元老”。昂山本人最后抛弃了德钦称号,他不用,也不准别人叫他德钦昂山。但没用,人家就叫,咋滴吧,没多久他也被杀了。缅共的几位主席,德钦丹东、德钦漆、德钦辛、德钦巴登顶,有资格叫这个名字的,都是德钦党的圈内人。这些德钦们,都是缅甸复国后的贵人们。
缅共主席,德钦丹东同志
昂山一死,德钦党人很快分裂,毫无新意的,形成左中右三个流派。
德钦党人的中间派
最初掌权的是中间派,文人,党派政治,普选,奉行中间略偏左的路线。中缅建交、中缅蜜月、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中缅划界,全都发生在中间派掌权时期,代表人物就是吴努总理(其实他的全名就叫努,吴是尊称。所以如果中文官方称呼某个缅人吴某某,比如有一阵中文媒体喜欢说,吴登盛,那就等于是尊敬的登盛大人,这就自我降等了)。
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努总理
虽然缅甸在国际交往中很是出风头,但是这些文人专好清谈,治国无能,内斗有术,分化成很多政党,主要心思全在倾轧党争,缅甸政治动荡,经济停滞,治安持续恶化,所有阶级都越来越不满。结果,德钦党人中的右翼夺权了。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军政府取代了文人。在当时政变还受到了广泛欢迎,因为文人统治后期秩序太混乱了,社会上人人自危,奈温带来了秩序和稳定。这个时间点,和南朝鲜朴正熙政变的时间点也差不多,人民的诉求也类似。只不过两个国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在奈温年政变之后,中间派失去了大权,但是人都没事,德钦党人左中右内斗,很少伤害对方人身,点到为止,这些人就成了在野的反对派,民盟就是这么创立的。对待德钦党人的核心,昂山的女儿,素鸡,军政府当然只能礼遇,客客气气的,不可能欺凌。
德钦党人的左翼--缅共
同样在中间派统治时期,德钦党人左翼比右翼更早掀桌子,这就是缅共。缅共在年代就开始武装斗争,当时分为红旗白旗两大派。红旗派主张一声炮响,直接拿下仰光曼德勒,速胜!如果不能速胜,干脆投降。白旗派主张去农村打游击,逐渐包围城市,长期斗争。这里红旗白旗的含义跟中国人习惯很不同,白旗才是坚决革命到底的。结果当然是,缅共红旗派迅速失败了,然后他们就真的投降了,从左翼转去了中间派,跟文人政客一起玩了。白旗派跑到了缅甸东南部,靠近泰国的勃固省山区,打游击,开辟根据地,干革命,斗争很残酷,很多人牺牲。对于缅共高层,无论红旗白旗,奈温的政策也是点到为止。在战斗中打死了那没办法。被活捉的,只要写个自白书,宣布脱党,从理论到实践把缅共驳斥一顿,登报,就可以回家了。当然这是对这是对高层,对那些德钦们。下面的人,那就是随便打杀,没人在意,德钦党人左中右都这样。
那么这些红旗白旗的缅共领导人,被释放以后,还能真的去打工经商吗?他们啥也不会啊,就会当领导,所以必须换个地方当领导。所以这些人大部分都加入了民盟。也就是说,被奈温击败的中间派和左派,其中大部分精英逐渐汇聚到了民盟里,这些人就成了初代民盟大佬。到了昂山上台的年,民盟最高层有将近2/3的人是前缅共领导人。换句话说,中间派比左派更废柴,对外闹事、对内政治斗争,都不大擅长,几十年下来再次被边缘化了。
说到这,也很明白了,缅共的主流派系,跟中国并没有多少渊源,他们活跃在缅族地区,远离中国边界。缅共本身是印共的分支,印共又来自英共,虽然战后一层层断了联系,但是底色没变。中国当时一边和仰光当局蜜月,一边又支持在山里打游击的缅共,还试图促成双方和谈,当时缅共主席是德钦丹东,他们活动区域远离中国,快到海边了,联系非常困难,电台经常坏。缅共就把副主席德钦巴登顶派到北京常驻,这样联系就密切了,也给未来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在-年,中国对奈温和缅共同时保持良好关系,没有向在东南山区打游击的缅共提供过像样的援助。从49年到67年,缅甸内地的华人社区分裂为白红两色,分别拥护国共,天天文斗武斗,有时候发展到流血。年,奈温决定倒向苏联,借着国有化改革发动排华屠华,存款作废,产业没收,华人不分红白横尸街头。昨天还在为主义不共戴天的红白邻居,今天就血流一处身埋一坑了。在缅人眼里,都一样啊,看你们天天红白死掐多滑稽,你们都得死,财产都是我们的,你们都是期货肥皂。
奈温将军和中国代表团亲切交流
所以,到了年底,人民日报开始痛骂奈温是缅甸蒋介石,是发动,搞法西斯白色恐怖,中缅断交。同时,毛主席开始策划5年解放缅甸。估计主席挺开心,又可以领导革命斗争,指挥打仗了。这个时候,在北京的缅共联络人巴登顶同志走上舞台,他以缅共中央名义组建了东北军区,在中缅边境开辟革命第二战场,呼应南方的中央根据地。
德钦巴登顶同志长期在北京,经常能见到毛主席。
前面说了,缅共是缅族政党,从德钦党人左翼分出来的,他们在北方少民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当地缅族人口极少。那这个东北军区咋开辟,靠谁打仗。说多了就复杂了,咱就随便举个例子。彭家声兄弟俩,当时是果敢杨土司的民团军官,杨二小姐想维持割据战死了,亲缅民团、亲蒋民团瓜分果敢,彭不愿意投降这些人。他带着残部逃进了果敢北部山里,正准备冒险穿越敌占区去投奔同学坤沙。突然,北方来人找到了他,小彭要不你参加革命算了,打回去解放果敢,好不好啊。哥俩一听,好啊好啊。就这么参加革命了,队伍开到北方境内,修整补充,转过年来,杀回果敢,迅速扫平了各种民团,建立了缅共在北方第一块根据地。但是,彭家兄弟讨厌缅人,当时就拒绝加入缅共,自始至终,都没加入。
带资入职的彭家声
总之,缅共东北军区就是这么出来的,高层全是缅人,缅共留在中国的干部,中下层将士几乎没有缅人。抗缅的克钦人也分裂为两部,不愿意加入缅共的,自己干,就成了今天的KIA,愿意加入的,也是自成体系,绝大部分始终坚持自己是基督徒。缅北被奈温压迫的各民族反抗武装,靠边界的一部分,聚合成了缅共东北军区,上面安上了一群流亡的缅共高层当“创始人团队”。他们当然不乐意,但是A轮投资人说只认这个创始人团队。就这么凑合着过了21年,投资人撤资了,创始人团队立刻倒台,公司各区域业务独立。
在南方,缅共中央坚持到年代,丹东主席战死,漆继任,战死,辛继任,又战死,根据地全灭,残部投降奈温,自白书,回归社会。这些投降的缅共,大部分干部又加入了民盟,而且很快就成为骨干分子,因为他们远比城里喝咖啡的同行坚韧能干。南方彻底失败以后,副主席德钦巴登顶同志就在北京继任缅共主席,但他不愿意回去缅北根据地。到了改开时代,让他务必回去亲自领导革命,不亲自不行,这才只好回根据地了。
年,已经陷入困境的奈温拼死一搏,拿出了家底对缅共发动空前的围剿,相当于常凯申的第五次围剿,全押上了,当时北京和巴登顶这些人已经关系很微妙了,回到根据地的德钦巴登顶,说啥都不听,肃反滥杀。奈温因此觉得中方会默许他解决掉缅共。但是这次押错了,主动问巴登顶,需要什么帮助,要啥给啥。缅共这些人也慌了,把指挥权暂时让了出来。缅军精锐趁缅共主力远在东线,突袭中央根据地,一路推向首府邦康,吓得缅共高层准备放弃根据地逃过边界。就在缅军拉长战线暴露侧翼之后。缅共主力2个旅突然从天而降,出现在缅军左翼,也就是西侧,直接倒卷了缅军整个序列,整个打崩了。这些部队怎么过去的,就不说了,总之他们到了缅军西面,突然反击。这一仗把奈温的元气打没了,精锐部队损失大半,完全没有士气了。缅甸内地也乱了,天天有和尚在街头自我烧烤,到了年,读书郎全上街了,所有城市秩序崩溃,打砸抢烧。缅军对人民军的压力几乎消失。于是,同年他就提出讲和。缅共已经占的地方全部承认,再让部分争议地区。奈温还愿意改组中央,成立国防委员会作为军政府最高权力机构,给缅共30%席位。奈温请中方转达,调和一下。
德钦巴登顶这些人一看,打了这么大胜仗啊,那还谈啥,解放曼德勒啊。死活就是不干。这时候中国已经决定在缅甸收摊了,不想玩了。缅共非要继续打,让中共很为难。此后双方关系就越来越冷淡,虽然援助还给。同时缅共内部也白热化了,营长的生命安全都没保障,说去开会,可能是枪毙,不要什么程序,一个小纸条下来,按名字枪毙。人民军里旅长以下都忍耐到了极限。然而,缅共中央这边,还在幻想趁奈温内乱的机会南下,打进仰光。
这时候,人民军不愿意跟着打了。第二年3月,彭家声突然率领军区兵变,脱离缅共,驱逐所有缅共干部。缅共中央还觉得是彭叛变,准备调兵讨伐。4月,调来讨伐彭的部队突然违抗命令,自行开进了首府邦康,为首的就是鲍有祥。这时候德钦巴登顶才明白,完蛋了。当时鲍有祥命令部队,不准开枪,对方开枪也不准还击,数着,我们死了10个人,再还击。结果缅共中央的警卫部队1枪没放,直接倒戈。倒是来培训的友军,所谓统战部队,当时也在邦康,这些人不知道啥情况,开枪抵抗了。这个统战部队是谁呢?就不说了。双方枪战,死了几个人,发现是误会。占领邦康以后,鲍总就把缅共领导人全都送去中国境内。其中有东北军区参谋长余建,实在太招士兵恨了。有下级军官抗命,带着人去伏击,非要杀他。所幸被及时举报,没杀成,此公逃了一命。这里多一句,缅共高层里赵明、余建、杨光这些名字,都是化名,这些人全是缅族。余建本名,音译应该叫大簸箕。总之,缅共剩下的最后一点高层,被哗变部队扔进中国境内,最后老死成都桂林。而彭家声鲍有祥他们这些当年的缅共人民军的将军们,继续占有着缅共的根据地,直到今天,就是所谓的几个民地武。
鲍有祥
至此,德钦党人的最左翼消失了,左翼大部分人投降后回归社会,都加入了中间派创立的民盟,而且成为中坚。
德钦党人的右翼--国防军
德钦党人的右翼,也就是奈温的国防军系统,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理念是稳定第一,秩序第一,武力统一缅甸,对少数民族强制同化。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奈温是以左翼面貌出现的,自称社会主义,推行公有制,而且得到了苏联盖章,从苏东获取援助。常凯申如果不叛变,继续跟斯大林合作,会是什么样,就是奈温。所以毛主席的比喻非常准确。
奈温其人非常聪明,他虽然反华,但始终不跟苏联缔结军事同盟,缅军轻武器一直保持北约口径。这才是中国没有直接推翻奈温政权的根本原因。双方从年撕破脸,一直打到年,中国一直保持在代理人战争强度。这期间中缅复交,奈温还十几次访华,和毛周邓谈笑风生,回去该打缅共继续打。中方也一样,奈温来了欢迎,该军援缅共完全不耽误。只要奈温不跟美苏中的一个结成军事同盟,北京就不会认真对付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爱国网友搞不清楚状况,以为缅军和我们是朋友,民盟是美帝的狗腿子的缘故。政治外交这东西,太复杂了。
奈温最后被部下兵变废黜,死于幽禁,苏貌大将上台,但没几年病死了,副手丹瑞大将继位。这时候缅共也垮了,鲍有祥他们接受了改编,缅共的革命根据地成了缅甸的特区,大规模内战结束了。丹瑞依托治国的人,叫钦纽。如果说90年代内战结束以后,缅甸有谁是治国之才,那就只有钦纽。钦纽是特务出身,89年跟缅共各部签和平协议,缅军派的代表就是钦纽,他能同时得到军队、民盟和民地武的认可,推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老板不喜欢他,觉得他要叛变,被丹瑞罢黜,出家当和尚了。
缅甸上一代大军头丹瑞
缅军高层里有很多寒门出身,低到社会最底层,父亲是码头苦力。相比而言,民盟高层几乎全是世家豪门,祖上一个比一个显赫。缅军这也算是奈温遗产,他搞唯才是举。丹瑞先后选了三个接班人,登盛、瑞曼、敏昂莱,三个人都当过总参谋长,但是丹瑞最后越过前两人,把总司令传给了敏昂莱。敏昂莱就是寒门出身,但是凭本事考上了仰光大学法律系,在缅甸这是极难的事,要知道,缅甸大学里基本都是贵人子弟。之后大学没读完,又投笔从戎,和林毅夫一样。在很多后发国家,军队往往是阶层流动的唯一通道,毕竟军队要看真本事的,不然就是死,缅军也不例外。
在敏昂莱身上,明显有奈温和丹瑞的狡黠和坚韧。而且这个人在缅甸官场染了一辈子,居然不贪财,不搞女人,和原配恩爱,独子战死沙场,官声极好。可以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过,像这样的人物,暂时没有了。敏昂莱相当嫉贤妒能,他自己军校19期毕业,15-25期里真正出色的人几乎都被他搞掉了。现在缅军的2号人物,索吻副大将,是个忠诚老二。然后就是野心勃勃的三军总参谋长,秒吞吴上将,志大才疏。这几年用兵,他是啥水平已经充分展示了。果敢战争,本是成名的机会,秒吞吴撑不起来,还得靠非嫡系的昂蛋吞去打。中间炸了中国,该是秒吞吴来北京道歉,他不来,让战役指挥官昂蛋吞丢下前线,飞了北京一趟。再往下,缅军倒是还有能人,当时被绝对优势的果敢军化妆夺取了渡口,突然袭击,果敢缅军指挥官索敏吴上校临危不乱,收拢部队守住了要害,市区主动放弃,守住了所有仓储,在包围圈里坚持到空运援军抵达,如果他犯糊涂,把守军拉上南天门山坚固阵地,整个战役肯定输了。储备的大量粮食弹药落入果敢军手里。缅军不用打了,增兵也没用,空运援军也白搭,部队来了没补给,背后一条30公里的公路,两侧高地全在果敢军手里,死地。所以战役结束,敏昂莱就把此人提升到军区去了,这是个将才。当时也很险,缅军把营地和仓储都放谷地里,守军散布各处据点,果敢军长驱直入,已经拿下了俯瞰谷地的山头,如果架上迫击炮,马上进攻,缅军守不住。但是果敢军忙着去抢占市区和南天门山了,头两天没有认真进攻缅军大营。还是水平问题,啥都不忙,忙着进城。战役开始是果敢军表演,精锐化妆成亲缅民团,奇袭大坝渡,全歼守军,完好夺取了怒江大桥。化妆奇袭,现代战场罕见了。然后全军带着所有车辆、辎重,只用半天时间就渡过了怒江,进入果敢。
最后说说昂山素季。
国父昂山死了,昂山素季是他他唯一的女儿。她首先不是左中右哪条路线的象征,而是缅族复国的象征,是缅族(注意不是全缅甸)民族主义的象征。不管西方怎么涂抹,昂山素季在缅人心里第一形象都不是那啥女神,而是国父的影子,是民族主义。所以当罗兴亚人受到迫害的时候,昂山怎么可能为罗兴亚人说话,她是缅族的昂山,要那啥也是缅族的事,而不是罗兴亚人的昂山素季。
对缅人来说,-这段亡国经历,才是他们世界观的基础。对缅甸所有高级权游玩家来说,最庆幸的事之一就是,她是最后的昂山,无人继承了。聪明的年轻人都在琢磨,怎么从昂山遗产里多分一杯羹。笨蛋才会跟她同归于尽。
其实说缅军关押昂山几十年,并不准确。缅军一直要求她离开缅甸,随时可以走,她就是不走。那就不准自由活动,居家隔离。最接近走的一次,她老公在英国死了,丹瑞亲自劝她,去参加葬礼吧。第二天昂山还是拒绝了,不离开缅甸。军人也不敢伤害她。
总结
总而言之,昂山死后,德钦党人左中右分化,左翼缅共,右翼缅军,中间文人政党,中左都在实践中失败,又汇聚成民盟。右翼缅军从年一直实际掌权到年,治理也一塌糊涂。
德钦党人统治上台的时候,缅甸是东南亚最发达国家。年李光耀还说,新加坡如果团结奋进,努力20年,发展水平可以追上仰光。经过-的战争,缅甸民穷财尽,德钦党的军人治理能力也没看出来比德钦党的文人好,大搞国有化又是一地鸡毛,到了年停战,缅甸已经跟菲律宾差不多了。
德钦党右翼军人和中左翼的文人当然都不会背锅,那缅甸衰落怪谁呢?战争!
战争怪谁呢?
大家猜猜看?
大望路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