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天气 >> 电视剧风筝中风筝和影子的原型
一部谍战剧,火了新年的荧屏。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风筝》,如今依然是各大视频网站的点播热门,人们为其反映的地下战场波诡云谲而感叹连连,为主人公的安危冷暖而牵肠挂肚,同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有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风筝”的原型?其实,现实往往比艺术更残酷、更传奇、更精彩。
所谓“风筝”可能就是秘密战地同志的精神象征。他们每个人都可能像“风筝”一样,依靠一根线维系着与组织的联系,然后独自在空中翱翔。而现实中与剧中的“风筝”这一人物完全对得上号的没有,但相似经历的倒还真有。
是周恩来放飞的风筝
程一鸣,年生于广东中山南朗镇一个侨工家庭,年到上海做工,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程一鸣参加了年上海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这期间认识了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赵世炎、顾顺章等。
“四·一二”政变后,程一鸣在白色恐怖下到各个工厂联络,坚持斗争,遭到国民党的缉捕。为了他的安全,年8月中共送程一鸣去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即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当时的同学有邓小平、杨尚昆、蒋经国等。
年秋程一鸣返回上海,任中共上海五金机器工会党委书记。
不久,发生了国共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年4月24日,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
建国后中共的领导人们回顾历史,都认为那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中共组织以及特科因此遭到沉重打击,特科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人员也全部暴露。中共亟需重建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网。
全面掌管中共地下工作、领导重建特科和对敌情报网的,是周恩来。
在顾顺章叛变一个月后,年5月,程一鸣被通知:中共党组织和工会停止与他的联系。程一鸣成了“脱党分子”。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显然就是程一鸣接受周恩来的秘密指令,开始转而成为渗透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卧底——《风筝》剧中,郑耀先也是在年受中央苏区保卫局的秘密指派打入军统,非常吻合——毫无疑问,程一鸣就是周恩来亲自安排亲自放出的“风筝”。
《风筝》中的郑耀先和程一鸣一样30年代就奉命打入国民党内部
半年后,程一鸣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吴景中就来拉他改换门庭,投奔国民党。吴景中早年也是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投入国民党阵营,此时加入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抗战胜利后任军统天津站站长——没错,就是另一部谍战剧《潜伏》里吴站长吴敬中的原型。大革命时期到苏联学习在国共决裂后脱离共产党,投靠国民党的并不在少数,所以程一鸣的经历并不会太受怀疑。
另一部著名谍战剧《潜伏》中的军统天津站吴站长原型就是吴景中
程一鸣随后又通过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邓文仪(黄埔军校一期,时任蒋介石的侍从秘书)的举荐,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调查科军事股少校股员,这个南昌行营调查科就是国民党的情报单位,科长就是邓文仪,不久就被并入戴笠的复兴社特务处,程一鸣由此进入了军统系统,先后担任过军统华南股和华东股的股长。抗战全面爆发后程一鸣奉戴笠的命令潜入上海,担任复兴社上海区书记,负责对日情报和锄奸工作。
戴笠死后接任军统局长的郑介民和程一鸣关系密切
进入年,面对国民党在战场上的一败涂地,蒋介石对由军统局改组的保密局以及毛人凤的工作很是不满,就在年1月把程一鸣召到奉化溪口,要他负责对保密局进行全面整顿。但程一鸣深知毛人凤在保密局内部的势力盘根错节,自己很难插手,所以并没有接受蒋介石的这一安排,而是又回到了香港。
年3月,薛岳出任广东省主席,程一鸣受薛岳的邀请出山担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视导室主任;8月,改任广州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
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程一鸣逃到香港。年11月,郑介民担任台湾“国防部”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再度启用程一鸣为大陆工作处领导下的反共救国军第十六路司令。年,“国防部”大陆工作处撤销,郑介民调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组主任,专门负责对大陆的情报和派遣特务,程一鸣调任“中二组”澳门派遣组组长。年3月,保密局改为情报局后,程一鸣又担任情报局澳门站少将站长。
在这段时间里,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临时改变行程,秘密取道缅甸仰光飞赴雅加达;而代表团部分工作人员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起飞5小时后在空中爆炸,机上11位中国代表团成员全部遇难。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后中方向香港提供了台湾情报局特务相关的详细线索,导致情报局在香港的情报网受到沉重打击。年台湾情报局计划在刘少奇访问柬埔寨时实施暗杀,结果也被中方全面掌握而彻底失败。
一般都认为在这两件事情上,作为情报局澳门站站长的程一鸣肯定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他也受到了国民党方面的怀疑,这也是他在年12月起义回归大陆的重要原因。
年12月13日,根据新华社的报道,程一鸣携带电台一部、密码一批、文件一批、无声手枪五支、各式手枪四支、子弹二百一十四发、手榴弹四个、钟表式定时引信七个、电器钟表引信十三个、磁性水雷一个、炸药三十磅、雷管三十六支、暗杀用的毒针两支从澳门来到广州。虽然程一鸣此举被宣布为“起义”,他之后也一直享受起义将领的待遇,但确切说应该是“归队”。因为后来周恩来在接见他时就曾批评他在广州解放前夕,没能设法阻止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活动,尤其是对广州海珠大桥的破坏。
这样的批评对于一个起义将领来说,显然不太合适,但对于一个归队的“风筝”就太正常不过了。
程一鸣(右)回大陆后和广东省公安厅主管情报的副厅长郭曼果(左)
当然程一鸣“归队”后的待遇要比《风筝》里的郑耀先要好多了,他先后担任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并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常委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年7月由公安部下辖的群众出版社出版《程一鸣回忆录》,但因为内容特殊和敏感而只能“内部发行”。年6月去世,他的追悼会是由广东省政协和广东省国家安全厅联合举办,由政协主办合情合理,而广东省国家安全厅也一起参与,从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程一鸣回忆录》封面
解放后继续潜伏的卧底
《风筝》剧中,即使到了解放后,为了抓捕敌特,郑耀先还是依然继续潜伏。现实中这样的情况也真的有。
阎又文,年出生,山西荣河县(今万荣县)人。年考入山西大学法学院,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中共地下党员杜任之、张友渔等主持的进步团体“中外语文学会”。年,在晋绥军傅作义部队的中共地下党员潘纪文将阎又文秘密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年,阎又文到延安,进入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开办的延安七里铺情报侦察干部训练班第二期学习,七里铺训练班实际上是中央情报保卫部门创办的特殊训练班,主要培养打入敌方内部的卧底人员,前后开办了七期,为中共培养了大批情报侦察干部,被誉为中共情报系统的“黄埔军校”。
年11月从七里铺训练班结业后,阎又文被中共西北局社会部安排到国民党西北军阀马鸿逵部队,不久又转到晋绥军傅作义部。阎又文与傅作义是山西荣河同乡,加上他文采过人,写出的文章让傅作义很满意,由此逐渐得到傅作义的信任,在傅作义身边担任文书、秘书。
年下半年,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严令傅作义部队进行清党,傅作义只能将中共人员“礼送出境”。当时阎又文的党员身份并没有暴露,所以他还留在傅作义部队,但因为事出紧急,党组织来不及做出安排,以至于阎又文就此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阎又文
尽管党组织失去了和阎又文的联系,但始终坚信阎又文是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在积极设法恢复和他的联系。年8月,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的干部王玉受党组织委派,前往傅作义部队寻找并和阎又文重新建立联系。
此时阎又文已经是国民党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上校副主任并兼任十二战区机关报《奋斗日报》社长,同时又是傅作义的机要秘书,深得傅作义的赏识和信任。时隔六年,到底会有什么变数,而且又没有任何接头的暗语,重建关系,绝对是非常困难和危险。
年初,王玉千方百计终于在包头找到了阎又文,两人见面后,王玉就连问了三个问题:“你叫阎又文吗?你是山西荣河人吗?你是山西大学毕业的吗?”阎又文先是疑惑不解,但马上就点头称是,王玉随即开门见山:“阎又文同志,我是从延安来的,党组织派我来找你。”
阎又文马上就激动地握住王玉的手说:“我一直在盼着这一天啊!”——在当年残酷的地下斗争中,这样的接头方式,绝对是不允许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只能采取这样的特殊方式了。《风筝》剧中,郑耀先因为上线陆汉卿牺牲,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得到国民党破坏山城的情报后,只能将已经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坚冰”营救出来,把情报交给“坚冰”,让他带给组织。这和王玉和阎又文的接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风筝》中的郑耀先也曾经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后来阎又文的关系转到中央社会部,知道阎又文卧底身份的除了上线联系人王玉之外,就只有中央社会部主管情报工作的第一室主任罗青长、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和最高层的周恩来、毛泽东!
后来阎又文升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少将新闻处处长兼政工处副处长,在解放战争尤其是平津战役中,争取傅作义北平和平起义发挥了巨大作用。到了解放后,阎又文依然没有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继续以“国民党起义将领”的身份随傅作义在农业部工作,担任傅作义的办公室主任。
年还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再一次公开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次既不是重新入党,也不是公开过去已有的党龄,而是以新党员的身份入党。这一切,就是对家人也是保密的,以至他的子女长期都以为自己是统战对象的后人。
年北平和平起义后,阎又文(右一)陪同傅作义(右三)到西柏坡,左三为周恩来
年,阎又文因病去世,年仅48岁。在农业部对他的悼词中,仍然没有披露他作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的历史。
他墓碑上的碑文是这样的:“阎又文同志,山西省万荣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中国共产党党员……阎又文同志,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既然是共产党员,却没有写明参加革命时间和入党时间,对于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只有一句语焉不详的“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阎又文墓地
直到年北京市公安系统举办老同志春节联谊会,王玉偶然遇到了他在五十年代初的老同事、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光人,刘光人曾是阎又文二女儿的领导,而且他解放前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的时候,公开身份是《平明日报》的记者,阎又文是华北“剿总”新闻处处长,两人在工作上有过不少接触,当然两人是不可能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
阎又文和家人的合影
王玉和刘光人在闲谈中谈到了阎又文后人,王玉一下子激动起来,先是长叹一声,然后说:“已经40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了。你一定要帮我联系到阎又文的子女。”
这样,阎又文的家人才终于知道了阎又文的真实情况,也终于理解了阎又文在年写下的一首诗:“独怀凌云志不凡,干高枝大拔群巅。阳春三月花似锦,英雄树下赞木棉。”里蕴含的深意。
年7月10日,《北京日报》发表了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撰写的《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第一次将阎又文的历史功绩公诸于众。
很多人知道当年地下斗争有个“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十六字方针,但是对于隐蔽在敌人心脏里的卧底,周恩来还专门有过另外的十六字方针——“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风筝》里的郑耀先是这样,现实中的程一鸣、阎又文也是如此,他们不惧艰难险恶,不计个人荣辱,为了信仰和理想,真正是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了出来。
影子依旧是个谜
《风筝》里的主线就是国共双方打入对方的卧底“风筝”和“影子”之间长达数十年的较量,说完了“风筝”,那么军统打入中共内部的卧底“影子”的原型是谁?不少人认为是沈之岳,但仔细分析,沈之岳和“影子”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风筝》的主线就是两位卧底之间的较量
“影子”的原型并不是沈之岳不少人认为是沈之岳,虽然沈之岳是军统打入中共而且还是全身而退,因此在军统乃至整个国民党情报系统中都是相当有名,但仔细分析,沈之岳和“影子”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沈之岳,年出生,浙江仙居人。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年又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他在大学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工人运动,不久便被国民党拘捕入狱。
被捕后沈之岳谎称自己是国民党某位大佬的亲属,而且有关情况也编得有模有样,让审讯他的特务愣是没敢造次。真相大白后,这件事传到了戴笠那里。
戴笠认为认为沈之岳临危不乱,应对有方,是个从事特工的可造之才,就几次与沈之岳深谈,最终说服沈之岳加入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随后戴笠保送沈之岳进入浙江警官学校学习,接受专业训练。
从浙江警官学校毕业后,沈之岳以李国栋的化名由戴笠单线直接领导,继续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和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活动,由此打入中共地下组织。
沈之岳早年就有参加中共地下活动的经验,又善于伪装,而且通晓俄语、英语,身手敏捷,枪法很准,被誉为文武双全。因此很快就破坏了光明读书社等共产党外围组织,捕杀过多名地下党人员。
建国后曾担任过公安部部长的王芳回忆:沈之岳“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抗战初期在上海、杭州诱杀过七八位共产党员”。
年轻时的沈之岳
年4月,沈之岳化名沈辉,经过军统的精心安排,以燕京大学教授肖致平的助手随着一个教授访问团来到延安。不过经过考证,当时并没有肖致平教授,而只有同济大学教授历史学家陈致平,他是湖南人,和毛泽东有些私交,也因为这层原因他才能访问延安,而陈致平的大女儿陈喆,就是后来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琼瑶。
到达延安后一行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在结束访问时,沈之岳却提出要留在延安参加革命。
他的这一请求得到批准,此后他居然通过了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周兴处长、王范副处长的审查,并进入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和他同一期就有陈赓、杨得志、何长工、曾希圣、罗炳辉、胡耀邦等人。
在抗大沈之岳表现非常出色,得到了中共中央社会部(其实就是负责情报和保卫工作的部门)部长康生的公开表扬,称他是国统区来延安的青年的表率。抗大教育长罗瑞卿也很赏识沈之岳,提升他担任知识青年学生队的区队长、队长、政委。
年8月沈之岳从抗大毕业,先是在八路军留守兵团担任参谋,不久调到中央军委机关工作。沈之岳后来说自己曾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当时毛泽东的秘书里肯定没有沈之岳,其实他只是在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室担任秘书。年底被派往南方的新四军军部工作,年秋又被调回延安,年3月逃离延安回到军统。
沈之岳的这段渗透潜伏经历并没有获得什么重要情报,不过他在延安将近两年,虽然受到过怀疑和审查,但还能进入中央军委机关这样的重要部门工作,最后还能安全返回,是军统公开资料里,进入延安又全身而退的唯一一人,凭着这段有几分传奇色彩的经历,他被称为“蓝色”,在国民党情报系统中扶摇直上,在军统中历任科长、东南站站长,年担任“国防部”情报局(前身就是军统)副局长,年更是担任了“司法部”调查局(也就是由中统发展而来)局长。
而且他深得蒋经国的器重和信任,甚至在年3月退休后,还被任命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和其他挂名顾问的闲职不同,沈之岳在“总统府”的办公室紧挨着蒋经国的办公室!
沈之岳后来在军统扶摇直上,这是他和蒋介石的合影
把《风筝》中的“影子”韩冰和沈之岳来对比,可以发现相同点并不多,特别是“影子”在中共内部潜伏了数十年,而沈之岳前后才不过两年,差别太大了。
这一点倒是和另一部著名的谍战剧《潜伏》里打入延安,代号“佛龛”的军统特务李涯还更接近一点,只不过李涯是身份暴露之后和被捕的中共特工邱掌柜交换回去的,而不是像沈之岳那样自己逃回去的。
《潜伏》中的李涯倒是和沈之岳的经历更为相像
赞赏
长按裂变式营销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tq/1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