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旅游 >> 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读书心得第十八期
刊头题字:葛海清
请读《寺街》冯更生(南通民俗研究者、侨眷)
我们南通所处的江海平原,主要是长江下游冲积而成。一望无垠,古老而又年轻。古老是指古代先民文化遗址,在海安县沙岗乡青墩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多年。年轻是指近代冲积开发,启东市成陆才多年,设县治90余年。南通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筑城设州治,至今年。千年古城。
清末状元张謇以家乡为开发区,办实业,办教育,办慈善,建社会。是近代模范县,“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第一城”。而今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森林城市”,宜居城市,综合实力领先城市等等。
《寺街》这本书是寺街人施宁在研究老城历史文化资料基础上写了南通第一街寺街及周边街巷,三街十九巷。庙观、街巷,世家、民居,书院丶学校,绅士丶名人,红色足跡,娓娓道来。读这本书就是概览寺街这片南通市最早的城市的街巷建筑,风貌人情,历史人文,沧桑变化。让我们在读书中随历史流淌,在漫步中认识今日之寺街。读了《寺街》,乡情更浓,脉胳更清。
南通先有塔(光孝塔),后有寺(天宁寺)。依寺建城。天宁寺建于唐咸通年,宋代迁此,名天宁报恩光孝寺。明英宗赐额天宁寺(至今年了),原来范围大多了,南通中学,实验小学之一部分都是天宁寺为办学而让出的。变迁更迭,今日南通天宁寺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街因是古老城区,世居名人众多,人才辈出。有以廉洁著称的清乾隆状元胡长龄,官至礼部尚书。他与刘墉、和珅同朝为官,直至因病辞官回乡,客死山东。
大巷达家,胡家园原保家均为蒙古族后代。骑马进城,读书传承。保家“孝友家声,诗书门第”,后代人才辈出,保时,保希贤,保君健,保铮,保彬。达家改武从文,设馆教学,以教师居多,达李,达享,达思泉,达思耕,达铠。
小巷丁瓒,寺街朱文英都是年由刘瑞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共产党人。他们的住宅小巷14号、寺街71号都曾为中共通海县委工作活动场所,也是红十四军联络点,早年的红色踪迹让后代肃然起敬。
石桥头13号钱素凡烈士宅,教育名士,文化战士,民主烈士,通中世家。这里还有年南通三一八惨案烈士季天择的家,烈士郑英年早年的住宅。
石桥头24号,25号,27号三个大门堂,是进士袁九皋之后代:连屋分户。后代名人袁鸣,袁运开,袁运昌,袁运甫,袁运生,袁运正等的祖宅。
寺街号范当世宅,诗文十三代,代代出众。今有范曾,范扬叔侄,当代著名画家,国学大师。号史白烈士宅,教育世家,革命之家,长寿之家,杰出文艺战士。胡家园4号武进士易崑宅,易作霖教育家,国语大师。易企衡,电力专家。敖小平,语音大师,《南通方言考》出彩。6号徐惊百烈士,徐雄博士故居由后人徐咸建成国民革命军师抗日义勇宣传队陈列室。
柳家巷15号,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发祥地。江上青烈士及幼年江泽民生活住宅,现为陈列室,讲述着往事。……
往事如烟,唯读书可留痕。
书在呼唤你,愿你来读书。读江海文化丛书。
谭兴书
杨西北散文品读
你就是幸福杨西北(印尼归侨作家)《你就是幸福》是一首墨西哥民歌,我少年时候听到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乐团不知什么缘故来到这座小城演出,在“侨乡”剧场。这是一座华侨捐资修建的剧场,以我当时小孩的眼光看来也不算大。就在这里,我幸运地看到了名符其实的音乐盛宴,而且看了两场,当然说聆听更准确。大概在这里我第一次接受顶级的音乐洗礼,有不少名曲从此烙在心里,包括《你就是幸福》。我才小学四年级,单纯得很,基本不理解这首歌传递出的是什么,只是异域的曲调,优美的旋律,留在了脑子。记得是歌唱家刘淑芳唱的,她的歌声高亢,传情,穿心。她还唱了印尼的《宝贝》和藏歌《金瓶似的小山》,当时似乎流传得更广。但是,好歌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
10年过去了,我成了一个在山里插队的知青。除了白天的劳作,还有其他的需求,音乐适时降临,填补了这个巨大的空白。一本《外国名歌首》在我们中间传着,翻着,唱着。后来封底没了,封面也没了,但是歌曲还在。我在这本歌集中,又发现了《你就是幸福》。虽然情窦未开,大体还是明白歌中唱的是什么。当时知青中悄悄传闻某村姑喜欢上了某人,这是我们知青中的一员。我大为惊讶,完全不相信,在我眼中这个有着倾村之色的女子还是个小姑娘。于是好几回出工,我特别留意她。她的一言一行都成了目标。可惜什么都没看出来,她长睫毛下的那对黑眼珠深邃得很。但是这种观察,让我对《你就是幸福》中的歌词有了独到的理解,这歌词是“我要把这欢乐秘密地藏在心里”。这小村姑将欢乐藏得可深呢。
后来我有个机会去学吹笙,有17根竖起来的长短不一的竹节,称17苗园笙,每根竹节底端装着簧片,有17个音阶。我吹过一些练习曲,主要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黎族舞笙独奏,也有《你就是幸福》,这是自己加上的。这把笙我带到村里,每天夜晚必练。山高皇帝远,我吹什么歌没人会管的。有一回收工回来的路上,正好与小村姑同行,她好奇地问,你晚上吹的什么歌啊,好听呢。我一本正经地回道,样版戏《红色娘子军》。我本想老实告诉她还吹了什么歌,又怕解释不清楚。祝福是谈不上的,我认为小村姑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后来我上了大学,参加学生会的乐队,手中又有了一把笙。《你就是幸福》是保留的练习曲,它旋律虽然不复杂,却有脉脉含情的倾吐,也有跌宕起伏的期冀,一唱三回旋。乐队队长是个小音乐家,他听我吹这首曲,哈哈道,大洋彼岸的幸福也带来啦。我报以重新吹奏一遍。笙是典型的中国乐器,吹奏这外来的曲子却别有韵味,有时竟会无端搅起思绪的纷乱。校园中已有同学在抓紧时间谈恋爱,我吹奏时,这动听的旋律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人生旅途的斑斓多彩。
毕业后,我听说小村姑已离开山里,那个知青调到工厂后,回村里将心仪的姑娘娶走。再后来,我联系到他们,将这动人的传奇写成了文字。村姑如今已当了奶奶。她会记得许多年前山村里曾飘袅过的《你就是幸福》吗?
让我重新掀起波澜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旅。
这两个南欧国家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移步可触。街头艺人也很多,有营业执照,水平可圈点。在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街、圣家族大教堂附近,在马德里王宫广场和封闭式的马约尔广场,在里斯本的街头,演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拉手风琴的,弹拨吉它的,有年轻人,有中老年人,有男的有女的。让人惊讶的是在这些演奏中,我反复听到了《你就是幸福》的旋律,这些看不见的飘飘小精灵,同连日目睹的南欧风情,感受到的人们没有拘束的热情和自由奔放,竟是这样的吻合,融成一体。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是一处十分恢弘华美的地方,广场还有一道弯曲的小河让人们享受泛舟的快乐。在一座宫殿般建筑里宽敞的阶梯平台上,有一个年轻人依墙坐着,这片又高又宽的墙体有美丽的艺术花纹图案,地面铺着枣红色的砖,年轻人手抱一把吉它,身边是打开的琴盒,盒子里有摊开的红绸布,他弯曲腿脚,脚上是一双人字型拖鞋。他弹拨吉它,似乎完全沉醉其间,《你就是幸福》像小河一般冲流出来,放任不羁。这是一种青春奔涌的情感,让人陶醉沉浮。我驻足听着。吉它手弹了一遍又一遍,路经的旅行者他不瞅一眼,旁若无人地享受着音乐,在这西班牙广场瑰丽的建筑中。我后来对同行人说,小伙子在谈恋爱呢,看他一付神情迷离的模样,像歌中唱的“你的吻像烈火燃烧着我的心”。但是当时我同样受到感染,小伙子偶尔情不自禁的使劲拨响一个音阶,都会让人心怦然作响。
在里斯本通往商业广场的热闹的步行街头,我又一次受到感动。这条街面有着一道一道弧形波浪图案的长街上,来自各国的旅行者在缓慢地流动,街心有供游人休息的咖啡吧,有不少艺人在表演。当时我从临近海边的商业广场通过高大的凯旋门有些匆忙地往回走,汇入步行街的人流,在一处很不起眼的商店门前,耳畔飘来了《你就是幸福》的旋律,音色很奇特,有点像我曾经学过的笙。抬眼望去,一个老妇人坐在街边一张活动靠背椅上,她一头白发,目光停滞,是个盲人。老人显胖,身穿黑色上衣,一条肥大的裙子。手中的乐器也奇特,她揿着竖起来的键盘上那些黑白琴键,嘴里含着从键盘上方伸出的管子一边吹气,声音就是这样发出来的。后来我请教搞音乐的朋友这乐器叫什么名堂,起初说是英国管,后来确认是一种音乐玩具。老人身上还吊着一个小木盒,盒子上有个让行人投放硬币的长型小孔。她失明的双目和这个木盒子,让人一下子感受到生活的负荷。我没有停下脚步。我觉得停下来似乎意味着对老人的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ly/1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