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互联网保险的40时代跨界整合催生产品创

发布时间:2020/8/9 16:42:44   点击数:

文章原题:保险新玩法:跨界整合催生产品创新潮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保险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实际上,风险管理和保险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在生物识别、车联网、物联网、基因诊断、云计算等技术的引领下,互联网保险正在跨越行业界限的阻隔,开拓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跨界产品,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尽管我国互联网保险在规模、机构、市场需求等多方面都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以渠道创新为中心的1.0阶段和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2.0阶段”之后,将面临“以技术为核心对传统保险流程改造的3.0阶段和构建生态圈共享的4.0阶段”的全新考验。

在互联网保险生态构建和技术驱动下,加快技术创新以深挖用户需求,优化客户体验以强化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互联网保险企业努力的方向。

有了“退运险”,人们可以安心购物,退换货产生的运费可由保险公司来买单;有了“碎屏险”,手机屏幕一旦被摔,会有专人上门免费更换;有了“航延险”,乘飞机一旦延误累计超过规定时间,投保人将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赔偿;有了“车险分”,注重安全驾驶、风险低的车主,将可享受最便宜的车险保费……

如今,跨界融合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个新特征。在生物识别、车联网、物联网、基因诊断、云计算等技术的引领下,保险生态圈正跳出原来的边界,开拓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跨界产品,并且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签单46.66亿件,同比增长.55%。其中,退货运费险27.35亿件,同比增长53.01%;责任险4.19亿件,同比增长17.36倍;保证险6.98亿件,同比增长13.27倍;意外险3.36亿件,同比增长1.45倍。

尽管我国互联网保险在规模、机构、市场需求等多方面都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以渠道创新为中心的1.0阶段和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2.0阶段”之后,将面临“以技术为核心对传统保险流程改造的3.0阶段和构建生态圈共享的4.0阶段”的全新考验。人们不禁会问:互联网保险将如何跑赢“下半场”,并使更多的新生保险产品破茧而出?

脑筋急转弯线下搬线上

“传统保险的设计在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隔了一堵墙。互联网保险的产品设计应该是先寻找新的应用场景,发掘市场存在的需求,进而实现产品的创新。”保险业内人士如是说。

曾一度被称为“最具互联网基因的保险产品”——退货运费险,因符合互联网保险场景化、碎片化、高频化的特点,自年在淘宝网上推出以来,广受市场欢迎。此后,众安保险的产品逐步扩大到保证保险、货运险、意外险、健康险、责任险、信用保险、家财险及其他保险等8大类别,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随着产品线的扩展与更新,众安旗下产品的场景化、定制化、人性化特色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保险既包括保险的互联网化,也包括互联网的保险化。但本质上仍是如何利用好保险这个工具,与更多的场景结合,最终形成体验式的服务。”在众安保险助理总经理王敏看来,保险作为一种灵活的金融工具,具有超强的连接能力,它能连接各种服务和产品,打造面向用户的闭环,从而在不同的场景和生态中积累用户数据。

以众安保险和小米手环合作推出的“步步保”为例,基于小米手环大量的用户,众安并不是简单借助其流量来销售已有产品,而是以小米手环用户的历史运动数据以及预期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为其推荐不同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并将运动激励和健康管理纳入其中。用户步数达标一天,保费就会减免一天。由此可见,“步步保”并不是为了解决那些显而易见的风险,而是基于大数据挖掘新的、更有价值的健康险产品。

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客户需求是保险跨界合作的主要推动力。尽管保险公司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是出于对成本与营销的考虑,但不断向前端或后端延伸产业链则是出于服务方面的考虑。跨界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其本质在于创新,目的在于通过创新解决新的营销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使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服务+保险突破时空限制

在互联网保险生态构建和技术驱动下,加快技术创新以深挖用户需求,优化客户体验以强化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互联网保险企业努力的方向。

“我开车少又特别谨慎,一年都没违章,为什么还要和别人交一样的保费?”相信很多车主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么,保险公司如何才能识别出这样的“好客户”,让利于这类客户呢?

今年5月25日,蚂蚁金服宣布向保险业开放“车险分”,以蚂蚁金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建模等技术,为保险公司更准确识别客户风险、更合理定价产品、更高效服务消费者提供依据。简单来说,让“靠谱”的人买车险更便宜,与此同时,帮助保险公司实现长期健康经营,鱼与熊掌有望兼得。

不仅如此,蚂蚁金服在前不久还宣布向保险业全面开放技术产品“定损宝”,用人工智能模拟车险定损环节中的人工作业流程,帮助保险公司实现简单高效的自动定损。这也是图像定损技术首次在车险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实践证明,“定损宝”准确率达到98%以上,相当于具有10年以上经验的定损专家,而且能够处理万级规模案件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给记者算了笔账:据估计,每年万件私家车保险索赔案中,“定损宝”能覆盖的纯外观损伤案件占比约在60%,以每单案件的平均处理成本元计算,有望每年为行业节约案件处理成本20亿元。同时,“定损宝”还能帮助保险公司挤掉原来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的定损“水分”,减少虚假骗保案件。

在谈到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保险的创新与跨界时,泰康在线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丁峻峰向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应加快技术创新,从产品设计、承保、风控、客户服务等全流程优化客户体验。与此同时,聚焦电商、手机、航旅、物流、金融等客户和数据聚集的行业,打造开放平台,以标准化、可复制的插件式保险产品,满足长尾需求。”

“风控”是重中之重

大数据对于互联网保险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互联网时代下,保险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创新“风控”、发现需求、深入上下游服务行业,并做到有把控力和说服力,将产品带来的大量数据再返还到产品设计中?

数据显示,年全国有1.5亿私家车主。但作为财险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多数公司并没有从车险业务上赚到钱。年,只有14家财险公司车险实现承保盈利,41家公司共计亏损63亿元,承保亏损比例达75%。其中,在定价方面优势较小的中小财险公司亏损尤其严重。

今年6月,二次商业车险费改正式落地,进一步扩大了保险公司车险保费自主定价的浮动范围。记者了解到,“车险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建模等方面的技术,与保险公司数据共享,可针对每家公司不同用户群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

人保财险总核保师兼车险部总经理方仲友认为,以前车险保费定价较为简单甚至“粗暴”,引入“车险分”后,则能实现简单且高效。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公司使用“车险分”,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是给用户最好的体验。目前,首批参与“车险分”合作项目的保险公司有人保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太平产险、大地保险、阳光产险、华安产险、安盛天平车险9家保险公司。

“科技化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已成为业界共识。大象保险首席执行官杨喆对记者表示:“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优势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以在线的方式帮助C端用户解决保险智能匹配的问题,从而改变传统保险销售误导、理赔难的顽疾,重塑保险价值链。”

从泰康在线打造大健康生态圈的实践中也可看到,为推进泰康集团“互联网+‘大健康’战略”的高效落地,泰康在线在坐拥亿级动态用户数据资产的基础上,深度培养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实现对海量用户资源进行及时、准确地处理和分析,更快地展现出其大数据价值变现能力,从而推进数据价值在整个行业飞速提升。

作者:李国辉

编辑:吴粤

为您报道最权威的国内外时政经济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jc/1849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