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中资企业在缅甸为什么屡遭冲击

发布时间:2021/6/21 0:31:09   点击数:

进入年,缅甸国内形势持续动荡。据央视网3月14日报道,当地时间3月14日下午开始至傍晚,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多个工业区里的十多家工厂遭到暴徒纵火和打砸。

尽管中缅在漫长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少摩擦,但基于对中资企业的大规模排斥、破坏行为则已是上世纪60年代。而年密松水电站事件更成为缅甸排斥中资企业问题凸显的标志。此后,一系列的排斥、破坏中资企业事件在缅甸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中缅高铁项目被搁浅;曼德勒清查中国商人操纵房地产市场;打砸抢贝京县华人金矿;村民冲击莱比塘铜矿……事实上缅甸独立、政治转型后多起针对中国企业的排挤事件并非偶然……

No.

01军政体制“综合症”

自上世纪60年代军人政权执政以来,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及其相伴相生的僵化的社会经济政策致使缅甸社会发展程度极度落后,人民怨声载道,越来越多的民众走到了政府的对立面。军政府的独裁、贪腐更加剧国内各种势力的不满和反对。缅甸社会各界对军政府的痛恨、仇视情绪继而移情至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合作项目。更糟糕的是,在部分与政府高度对立的在野党煽动下,部分民众认为中资企业与军政府的合作是对独裁的支持,两者长期同流合污。在缅境内一次次针对中国企业的骚动和抗议不少是对军政府统治的不满和发泄。

在军政府层面,棘手的缅北问题使其对中资企业产生一定的不信任。缅北与中国云南接壤,果敢华人自治区与中国地缘、历史、文化上的联系使缅甸军政府对中资企业暗中参与、支持缅北独立活动产生猜忌。近年来缅方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尤其是个别官员宣称缅北新水电项目优先西方国家可见“嫌隙”已然存在。

民族分布地图▼

此外,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争夺,也会影响中国投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部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也因自身利益及受境外势力影响对中资企业持排斥态度。进入90年代军政府在整体上一直与中资企业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部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以本地方的利益诉求为旗帜公然反对,甚至破坏中方企业的投资项目。如克钦地方武装以克钦少数民族地方利益和资源占有为由,破坏密松水电站项目。

密松水电站▼

No.

02全球化市场中的“掠夺者”

近代以来华人工商业在独立后的缅甸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球化进程加快。开放自由市场和大众化间的矛盾张力具体到东南亚国家表现为占人口少数的华人族群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本土族群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在此背景下,华人群体及中资企业的经济优势地位和资源占有情况引发本土缅甸人对“外来者”的仇视。

进入新世纪的缅甸进一步打开市场的大门迎接全球化浪潮。跨国投资大量进入国内,从公路、铁路、水利等大型基建项目到自然资源开采,中国企业几乎占据着主导地位。

此外,由于缅甸开放市场经济的起步和发展比中国晚,中国出口缅甸市场的多为工业制成品,中缅贸易的“不对等”情况刺激着部分缅甸民众。

No.

03媒体舆论导向

进入新世纪,随着缅甸政治转型及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政府逐渐放松对新闻舆论的管控。前军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合作项目不幸成为大众媒体抨击的焦点和发泄对象。

政治转型以来,在经济层面,缅甸官方媒体和私营媒体在对华报道上存在较大断层。官媒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dt/2174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