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地图 >> 拜登指使缅甸暴徒袭击中资企业
拜登这个老政客,一上台,就对中国发来几招“黑虎掏心拳”,虽然拳不到位,但他势必不会罢休。
某种程度上,拜登比川普更有杀伤力。何也?
一是他继承了民主党善搞“合纵”外交的传统;二是他熟谙《孙子兵法》借势、用间之道;三是他祭起了“人权”和“颜色革命”的“老法宝”。
如是,几招联用,意图联盟合围,五间并举,攻战掠心,煽动颠覆,我们不可不防。
且看:
缅甸民众抗议示威遭枪击一天死亡38人。与此同时,多家中资服装纺织等缝制企业被纵火,多名在缅中国人受伤,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向缅方发表声明“要求缅甸停止一切暴力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安全。
3月14日,缅甸治安局势进一步恶化,三大升级趋势让人陡然生怕。一是缅甸军方14日对最大城市仰光的2个地区发布了戒严令。据仰光媒体报道,当天在拉塔耶等戒严地区,有20多名抗议示威者遭到治安部队枪击身亡,加上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和北部克钦邦等地区出现的死伤者,“政治犯支援协会”等人权团体统计14日一天的死亡人数为38人,这也是2月1日军方接管政权以来的单日死亡最高纪录,截至14日,因缅甸政局恶化导致的遇难者合计超人。
二是抗议示威者活动中开始伴随向冲击和打砸外资企业方向发展,中资企业成为无辜冲击目标。随着14日发布戒严令和抗议升级,拉塔耶地区的多家中资服装加工等缝纫企业的工厂被纵火,数名中国员工受伤,工厂也被迫暂时关闭。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向缅甸方面发表措辞强硬声明说:“我们要求缅甸停止一切暴力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安全。”
三是缅甸军方治安部队将取代迄今为止的警察为主遏制示威活动的执法,成为未来镇压和施压示威民众的主力。
14日晚,缅甸军方通过军方控制的电视台向最大城市仰光的工业集中的拉塔耶地区和休伊皮塔地区下达了戒严令,并宣布军方将在戒严地区掌握行政权和司法权,取代一直负责管制示威的警察部队,成为今后维持治安的主力。
与此同时,来自国际社会的谴责声音持续高涨。联合国人权委负责缅甸事务官员、古特雷斯秘书长特使博尔格纳14日依据从缅国内相关人士处获得的杀害民众和拘留拷打等确凿证言,发表了“强烈谴责军方制造持续流血”的声明。
英国驻缅甸大使馆谴责说“对缅甸治安部队对民众使用武力的行为感到愕然。”韩国政府13日还公布了对缅甸制裁的四项措施,韩国内天主教会、光州事件相关民间团体呼吁开展对缅民众捐款等支持活动。
这次针对中国企业的暴乱事件,与美英反华媒体和政府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很容易发现他们的一贯使用的“套路”。
第一步:自缅甸发生军事政变以来,西方媒体很快出现了一种舆论,并很快传遍社交媒体,说是缅甸军政权得到了中国的支持,才推翻昂山素季领导下政府的,这种谣言和虚假信息逐渐在缅甸民众中传开,反华情绪开始酝酿,出现到中国使领馆抗议的现象。
第二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很快出面,批评中国在缅甸内乱中发挥了作用,从而“印证”了这种针对中国的传言,加上已经在缅甸深耕多年的美英等国的非政府组织(NGO)推波助澜,缅甸民众的反华情绪得到激发。
第三步:在联合国就缅甸问题进行讨论,并在3月10日就缅甸问题发表主席声明,强烈谴责针对和平抗议者的暴力行为,要求立即释放昂山素季和所有被任意居留者。尽管主席声明没有效力,但西方媒体和政府借机再次将“祸水”导向中国,在一线非政府组织的鼓动下,缅甸民众终于将怒火针对当地中国企业。
不能不说,这三步目前美欧国家做得“很到位”,因为他们已经很熟练了,如果计策得逞,不仅可以破坏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合作关系,还可以赶走中国投资,让西方企业进来。更为重要的是,东盟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器,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美国印太战略推动的关键地带,缅甸问题可以引起东盟内讧,造成内部分裂,东盟地位就会削弱,东南亚地区就会不稳定,中国周边稳定局势就会再遭破坏。不能不说,美英等国这招够狠的,就是要对中国“釜底抽薪”。
中国自然对事件和肇事者有判断。
可以看出,这不是不明真相者的盲动,而是有更深的策划、指挥、舆论支持等,就是缅甸境外势力的染指插手。
这次打砸抢烧从时间点上看,是发生在中国两会结束,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之后。
这意味着,中国以国家意志,决意修补香港国安这个漏洞,那么西方实质性攻击中国的点位就会减少一个。
尽管西方会继续在舆论上和中国纠缠,但“香港牌”被废已是板上钉钉。
在这种情况下,用“缅甸牌”替补“香港牌”就会是西方搞乱中国的定式思维和操作。
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和中国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缅甸对中国来说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
而价值越大,被渗透和搅乱的可能性就越大。
回归祖国后的香港,从大乱到大治都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缅甸作为一个中国邻国,社会矛盾和转型弱点,势必会被西方抓住,作为牵制中国海外发展的堡垒。
这场攻防战,已经打响!
然并卵:
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领导人举行了“四方安全对话”(Quad)线上会议。会议讨论的多项议题都显示出针对中国的意图,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更是在会后声称,四国领导人“都不对中国抱有任何幻想”。
据路透社12日报道,沙利文当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场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峰会是美国外交“重要的一天”,拜登政府希望借这个机会在中美高层会晤之前“重新巩固盟友关系”。
沙利文称,在对抗中国方面,美日印澳领导人都不对中国“抱有幻想”:“四国领导人讨论了中国带来的挑战,他们都不对中国抱有任何幻想。”他还补充称,四国领导人都相信“民主一定胜利”。
尽管美国发布的会议简报和四国联合声明均未直接使用“中国”字眼,但在外界看来,会议讨论的大部分议题明显就围绕着中国。
根据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和会议简报,四国计划启动一项“疫苗合作计划”,在年底前向亚洲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路透社认为,这项计划显然是为了“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印度外交部秘书申格拉(HarshShringla)更是直言,此举就是为了对抗所谓的中国“疫苗外交”。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指出,四国领导人还提到了印太地区海洋安全、关键技术等话题,而这些问题都无法“绕开中国”。如四国将目光投向电信设备领域,称要在“技术标准领域进行合作”,此举就有共同对付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之嫌。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等美媒一致认为,这场峰会的举办意味着拜登正意图联合盟友“深化同中国的对抗”。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事务负责人迈克?格林(MikeGreen)就声称,拜登政府正在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他们“对中国不再天真”。这一观点与沙利文的言论不谋而合。
不过,虽然美日印澳四国都紧盯着中国,但对于美国联合盟友对抗中国的说法,已有多名学者“泼冷水”。他们认为,四国远未在遏制中国方面达成一致。
美国战略咨询机构兰德智库高级分析师希思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虽然美日印澳四国有一些共同“担忧”,但四国在对待中国的方式上“缺乏共识”,优先看重的事项并不相同。他以体育术语比喻称,“中国正控制比赛节奏”。
日媒则认为,尽管四国制定了疫苗合作策略,但无法预料在对华策略上能将步调统一到何种程度。《南华早报》也援引一名印度智库负责人巴斯卡尔的话说,四个国家国内各不相同的政治需求,将会影响四国各自的战略选择,拜登的处心积虑,任重道远啊。
灯火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