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关于缅甸的中国式猜想笑死我了

发布时间:2021/6/18 12:19:39   点击数:

最近缅北‘局势吃紧’,很多中文媒体纷纷评论这‘热门话题’,其他有关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的‘高大上’的观点,也就不妄加评论了,只是发现有些‘细节’,看后,让真正在缅甸的人们‘哭笑不得’:“。。。曼德勒,至于为啥叫瓦城,无它,我们人多,势力大,当地影响力大,于是渐渐就把曼德勒叫成了中国味明显的“瓦城”,该地翡翠很出名,红木也不错。。。”‘瓦城’之名‘中国味重’?真是笑话!

更有甚者,也是有关‘瓦城’一名的由来故事:“话说,诸葛亮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山巅,往下一看——辽阔的平原上,一大片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在阳光下,十分耀眼!于是诸葛亮长声赞叹:此乃‘瓦城’也!”......于是渐渐就把“曼德勒”叫成了中国味明显的‘瓦城’!还有,‘曼德勒变成了瓦城’此类,完全是臆想的,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与事实有何差距呢?首先,应该知道,曼德勒建都(其实是迁都)才不满两百年!中国著名的‘诸葛亮’距离今天多久?仅此就可以发现以上的‘赞叹说’是多么的‘荒谬’;再者,是曼德勒变成瓦城?还是瓦城变成了曼德勒?哪个名称在先?还有,‘瓦城’一名真是‘中国味明显’的称呼吗?

且看“瓦城”与“曼德勒”等名称的真实的历史由来。

其实,缅甸末代贡榜王朝之前建都于伊洛瓦底江边的恩瓦,后来迁至阿马亚布亚市(又称‘洞缪’,今乌本桥附近),最后再次迁都至现在的曼德勒皇宫。(恩瓦—洞缪—曼德勒)当时是明末清初,与缅甸毗邻的云南腾冲的先辈们,早就辗转来到缅甸这块福地。因为缅甸的京城以缅语称之为‘恩瓦、耶德纳蓬、内比都(这也是今天缅甸首都的称呼)’,云南老乡习惯叫‘恩瓦’,后来迁都至曼德勒后,依然叫曼德勒为‘恩瓦’或者‘阿瓦’,最后就简称为‘瓦城’了!因此,这里哪有什么‘明显的中国味’?更没有‘琉璃瓦屋顶’的捏造事件!完全是由缅语‘恩瓦’演变而来!而且仅仅是早年定居于此地的云南祖先的习惯性称呼,与‘中国味’无关吗?

再说说‘曼德勒’一词。原本起源于皇宫东北角的‘曼德勒山’。此山原名为‘女魔山’,有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传说年前,释迦牟尼佛祖曾到‘女魔山’一游,当时的守山神是位女性(女魔),由于对佛祖的虔诚,佛祖曾经预言:年后,山脚将出现一座京城,‘女魔’因为对佛祖的虔诚,将转世成为一名英明的皇帝,就是在山脚建都的皇帝!届时将会‘佛光普照’!(关于这神话故事,至今在曼德勒山上一直可以看到女魔的雕像,以及佛祖手指山脚预言未来的巨型佛像)后来,贡榜王朝缅皇敏东王登基,坚信自己就是女魔转世,一定要在山脚建立新都,然后迁都至此。‘曼德勒’一词完全由于旁边的山而得名。因此,先有了‘恩瓦—瓦城’后才有‘曼德勒’!根本不可能是‘曼德勒渐渐变成了瓦城’!恩瓦的历史肯定远比曼德勒要久远。(恩瓦—洞缪—曼德勒)

此类‘笑话’比比皆是......

记得有次某全球著名的中文媒体新闻评论,讲到克钦邦出翡翠之地‘帕敢’,竟大大咧咧地说,‘帕敢’就是‘塔林—蒲甘(今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殊不知‘帕敢’与‘蒲甘’一个在缅甸北部,一个在缅甸中部,相距甚远;缅甸人穿的‘纱笼’,有人讹传说是由诸葛亮的‘龙旗’演变而来,因为与缅语的‘笼基’音有点相似;又有一次,某新媒体为一篇说“仰光天气热矿泉水生意好”的文章配图时,竟把曼德勒的图配上,而图中‘矿泉水瓶’中所盛的液体实为小贩卖的摩托车汽油,绝非什么‘矿泉水’!因为他们根本不知这是摩托城曼德勒的一大‘特产’......

笑话归笑话,一笑而过,但此类“猜想”或想象如若遇到“严肃”的问题,就笑不出来了,这也是有人撞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原因,因为缅甸那点事,还得用缅甸的“套路”去想。

更多精彩新闻

?缅甸媒体记者访华团再次出发

?“缅北联军”与缅甸国防军战事持续不断其他几家民地武怎么说?

***广而告之***

更多资讯由此进入网页版:

胞波网-中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dt/217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