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往往有着非同一般的民族标识。缅甸就是一个穿着袈裟的民族,因为“做一个缅甸人就是做一个佛教徒”,男子在十四五岁时,必须进入寺院作短期出家,其中有些人从此留在了寺院之中,一生为僧,绕着佛塔,轮回生死。——纯道题记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我国西藏、云南接壤,西边与印度、孟加拉国为邻,东面接连泰国、老挝。年8月26日,缅甸通过宪法,宣布佛教为缅甸国教,继又取消国教的地位,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目前缅甸佛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5%以上。
“做一个缅甸人就是做一个佛教徒”的谚语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佛教信仰在缅甸的盛行。在漫长的岁月里,佛教思想已经深入到缅甸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熔铸了缅甸民族的风骨与品格,积淀为深沉久远的历史底蕴。缅甸佛教徒认为,建佛塔可以造福终生,修福来生。
佛塔多、庙宇多、和尚多正是缅甸佛教文化的三大特色。缅甸男子一生至少要削发为僧一次,这被认为是修行积德。据统计,全国大小佛塔有10万多座。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则是缅甸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经过年的岁月洗礼,仍保留着几千座大小佛塔,有“万塔之城”的美称。
据《锡兰岛史》记载,西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曾派遣须那、郁多罗二人到金地国传教;有人认为,“金地国”就是现在下缅甸的“打端”一带。此外,佛陀成道时,最初布施食物的两位商人,相传是缅甸人;又盛传佛陀曾亲临上缅甸的蒲甘布教。
根据当地出土的文物,约可推定上缅甸是北印度的文化系统,下缅甸文化则是来自南印度。有关缅甸的宗教,首先传入的是印度的婆罗门教,稍后佛教由孟加拉、奥立沙等地传入。最初传入缅甸的是上座部佛教,西元十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及密教才开始传入。
在十一世纪以前,缅甸有一种“大乘阿利僧派”存在,这一派的僧众,身着蓝色法服,蓄发,认为如果造恶,只需念诵救护咒,就可不受因果报应。可以说,这一派较印度性力派更为极端,他们是阿奴律陀王之前,西元年,阿奴律陀统一全国,建都蒲甘,称为蒲甘王朝(至)。
年,征服打端,请回比丘、三藏圣典、佛舍利、宝物等,又由高僧阿罗汉(Arhant)领导改革僧团,虔诚信仰上座部佛教,原先的大乘佛教、密教、婆罗门教逐渐消失。不久,在蒲甘修建瑞德宫佛塔,历经两代才完工。锡兰国王毘舍耶婆诃一世曾遣使到缅甸,求赐三藏,请派僧团,一时缅甸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
在蒲甘佛教的全盛时期,上缅甸共有座塔与僧院。其中,大寺派影响力最强,缅甸开始有留学锡兰的僧侣,缅甸高僧车波多即在大寺受戒,留学十年。十二世纪时,僧团分裂为锡兰宗派与原有的缅甸宗派。锡兰宗派不久更分为尸婆利、多摩陵陀、阿难陀等三个僧团。虽然分裂,各派仍极力弘扬佛法,所以佛教仍非常兴盛。
在蒲甘王朝中期,朝廷实施了一项善举,对馈赠予寺庙的土地免征税收。多年以来,蒲甘王朝的王公贵族们为了积善,纷纷在自己的封地上大修寺庙,一座比一座宏伟,一个比一个精致。到了王朝晚期,全国将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已归寺庙所有,税收不上来,结果造成国库财政吃紧。僧人待遇优厚,是提升社会阶层的重要跳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家为僧,田里缺少壮劳力,军队也征不足兵丁,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内忧外患便纷纷显现出来了。
公元年,蒙古人南侵,蒲甘王朝没落,十年后政权转移到掸族手中,此后缅甸不再出现统一王国,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在二百余年间,不论北方的阿瓦王朝,或南方的庇古王朝,都重视并发扬佛教,例如《名义明灯》《声韵精义》《迦旃延文法注》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名著。十五世纪中叶,南方共分为六个宗派,受比丘戒的有一万五千多人,后来经达磨悉提王的改革,僧团才告统一。
代掸族而起的仍是缅甸人,建立东固王朝(至),对佛教贡献很大。这个期间,编成《达磨他憍》《拘僧殊》两部律典,完成《摩尼珠论》《法王七事论》《阿毘达磨颂》《律庄严疏》《誉增论》等论著或注疏,并建造了摩诃摩尼佛塔、耶舍摩尼须罗佛塔、加多奇佛塔。当时的著名高僧有毘陀罗毘那婆斯、雅利安楞伽罗、最胜法、智愿等。
十八世纪,缅甸佛教发生着衣论争,形成偏袒派与通肩派两派的对立,百年后,开始由主张着衣时覆盖双肩的通肩派获胜,当时,东固王朝已灭亡,贡榜王朝(至)代之兴起。百余年间,佛教仍受到王室保护,陆续有缅甸文经典的翻译。西方的势力也因此时仰光辟为通商口岸而不断入侵,年,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至年宣告独立,期间60余年,英国人并未以政治干涉宗教,所以在年有“缅甸佛教青年会”的成立,号召缅甸独立,此后便有很多僧侣参与独立运动。
现今缅甸佛教僧团主要有哆达磨、瑞景、达婆罗三派,他们在教学上,对于所遵奉的三藏圣典大抵是一致的,只有在戒律上,特别是对于所持的用物、着衣法及生活仪礼等,有着若干差别。前二者是传统的宗派,组织庞大,僧众较多;达婆罗派成立最晚,约在十九世纪末叶由旧哆达磨派改革而成,戒律上主张严格实践,僧众最少。
依照缅甸的一般习俗,男子在十四、五岁时,须入寺短期出家。在各国佛教中,以缅甸僧侣的测试制度最为严格,通过律藏测试的人,称为持律者;三藏全部通过的人,称为三藏师,这是缅甸僧侣的最高荣誉。
年,缅甸政府设立僧伽法庭、宗教部和佛法院。僧伽法庭分设二处:一在仰光,一在曼德勒,负责僧伽戒律的指导和监督,并解决僧俗间的法律问题。宗教部的设立目的,在于制定法律辅助僧伽,由政府资助成立佛教大学、训练师资,因此,政府和佛教之间有极其密切的接触。
佛法院是全国佛教徒的代表机构,成立宗旨是在国内外弘扬佛法、设立布教中心、开办课程和机构、举办佛典口试和笔试。缅甸独立后,曾于年释迦牟尼涅盘年纪念时,邀请各国佛教界代表,举行了有人参加的第六次结集,校勘上座部缅文巴利三藏,印行结集版藏经51卷本。
第六次佛教经典结集大会,大会场所设于仰光郊区,系仿照佛陀入灭后于灵鹫山所举行第一次结集时的七叶窟。这次结集的成果,根据第五次结集所镌刻的块大理石刻文为依据,并参考锡兰文版、泰文版、高棉文版和伦敦“巴利圣典协会”的版本,作详细考订,而出版整套的巴利文南传经典。这次的结集大会成绩斐然,约有名青年佛子剃度出家。
禅艺会每年有一次前往南亚和东南亚的集结行动,在足迹遍及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柬埔寨之后,年3月20日至29日将开启老挝缅甸的佛教文化探幽之旅,组成南亚禅艺五团。有兴趣者可以报名加入禅艺五团,与一批有着相似爱好与修行的人一起,走访隐藏在茂密森林中的菩提世界,走近等了你上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本团特别福利:一次浏览缅甸老挝两国,赠送泰国曼谷一日游。长按或扫一扫以上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治疗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dt/1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