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日本人侵略中国花了十四年,为什么攻打印度

发布时间:2021/6/2 20:55:30   点击数: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交流而发,如侵权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

百家号另类视角看历史

日本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好斗的民族,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的是非常的突出。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了亚洲的很多个国家,尤其是在我国,总侵略时间长达14年。而同样拥有众多人口的印度,在二战期间日本却没能成功侵略,仅仅打了一仗就溃败了,从此再也不敢踏入。其实日本人即使吃下印度,也咽不下去,占领是完全不划算的一桩"买卖″。

一、日本人攻打印度时,已到强弩之未

日本人在对印度下手时,就己侵略或侵占了30多个国家和20多个岛屿,包括中国、韩国、蒙古、菲律宾、马来亚、印支联邦、印尼、泰国、缅甸以及马绍尔群岛、塞班岛、加罗林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天宁岛等等。甚至还派飞机向澳大利亚扔了几颗炸弹。

摊子铺得太大,每个占领区都要驻军。光中国(包括台湾)驻兵就高达万。为了防止苏联,日本在中国东北还有常驻的关东军精锐部队70万人。日本想分出重兵进攻印度,真的难上加难。

再者,日本老兵越打越少,新兵蛋子越来越多。这些新兵缺少训练,配合较生疏,想对印度再发动大规模战役,已经力不以心。

最重要的是,在日本的大战略下,印度只是"大东亚共荣圈″的边缘部分,甚至不及澳大利亚重要。日本倒想攻占地广人稀的澳洲。

日本大东亚共荣圈地图

所谓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规划,依重要性最内圈是中日朝,包括台湾、流求、香港等岛屿;第二圈是东南亚黄种人地区;第三圈就是太平洋上的岛屿。以黄种人为主体。印度完全在"大东亚共荣圈"规划的边缘位置。所以,日本拿下缅甸后到印度虚晃一枪就走了。

日本能源吃紧,也无法支撑起深入印度的战争。战前日本80%的石油都自美国进口,美国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后,日本对中国的战争都进行不了,只好进攻东南亚以夺取印尼的油田。所以,进攻东南亚其实都是美国"逼″的,最初都不属日本的计划内。至于进攻印度,更不是日本计划内了。在印度发生的英日英帕尔战役中,许多日本兵饿死,就是后勤跟不上。战线拉得太长,成强弩之末。

所以,日本在东南亚的重心是守护印尼油田。但美国的潜艇非常厉害,日本的石油运输船80%都被美国潜艇炸沉,9%被重创,日本人的石油运输链完全瘫痪。没有石油,日本人坦克飞机都动不了,拿什么对印度发动大规模战争?

所以,日本人不深入印度,显然是力不从心,也不属其计划之内。

二、印度不属儒家文化圈,攻下来很难消化

日本所谓的"东亚共荣圈″,最初其实是指包括中日朝在内的"汉字文化圈″,也称"筷子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其实也包括越南,但越南当时在法国人手里。

这个文化圈的特点,是文化上的高度同质化,所以日本的管理成本也较低。而且,文化上的亲缘也有利于日本人的统战。

开往婆罗门油田的日本油轮

至于东南亚这个区域,日本人最初其实并不想深入,但为了得到婆罗门洲的石油,不得不如此。东南亚尽管也包括越南和大量华人,但主要还是马来人、高棉人和缅泰人的故乡,以伊斯兰教和小乘佛教为主,文化芜杂,与儒家文化相处甚远。日本人的管理成本自然高的多。但大家都是黄种人,肤色尚可以作为统战工具。

但印度人就完全不同了,不仅文化上离儒家文化相处甚远,而且肤色也绝然不同。既难以管理,也无法统战。对于日本来说,对这块异质土地也没有什么亲近感。作为法西斯,当时的日本人是很重视人种和文化概念的。

印度人信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等,几乎全民信教,而日本人总体上属世俗主义者,宗教在日本社会从不占主导地位。印度又有数百种语言和种族,种族间矛盾尖锐。对于日本来说,既无文化上的亲近,又难以管理,攻下来也消化不掉,所以,日本人不会冒险进入这一地区。

印度的宗教雕像

三、印度资源贫瘠,穷人遍地、人口太多是个拖累

印度这个地方要矿没矿要钱没钱,最大的"资源″就是人。但是人就要吃饭的。这些人又穷得要死。日本占领这个地方也刮不到什么油水,无法做到以战养战。而且,你还要保证他的人民不饿死,不然人家会造反。那么怎么办,难道你还要给印度人补贴?

英国人剥削印度,先是让印度人种鸦片和茶叶向中国出售,搞国际贸易才有些利润的,人家经营了几百年,让印度人熟练使用英语,纳入遍布全球的殖民体系,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环。日本人只能从头再来,但日本人的全球殖民体系极不稳定,印度只会成为累赘。

刮不到油水,还要耗巨大精力维护,保证这些人不饿死,日本人要印度又有什么用?

四、印度湿热的天气让日本人很不适应

日军进入缅甸和印度时都有大量非战斗性减员,主要是病死。湿热环境和各种带病菌的毒虫,让日军相当不堪。印度最高气温可达四五十度。而且,印度人很不讲卫生,让爱干净的日本人更容易生病。

印度很热

如果日军进驻印度,他们首先要应付的是酷热和疾病,然后才是印度游击队和己经适应了环境的英国殖民者。其实英国人喜欢用当地雇佣军,比如锡克人、尼泊尔人。总之,日本人首先要防止非战斗性减员。日本和英国在印度发生的英帕尔战役中,日本伤亡3万人,病死的占相当大的一部分。战死的其实是少数。

考验感情时候到了,是朋友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wj/2145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