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云南非遗文化仰光放异彩缅甸民众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0/9/14 16:43:18   点击数:

每日汇率中缅1:.14美缅1:

直良竹编、剑川木雕、乌铜走银、建水紫陶、贝叶经制作……1月29日,“亿美彩云南”中国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仰光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一位位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献技献艺,将10余项云南传统文化的精妙零距离展示给缅甸民众,赢得缅甸民众的热烈反响和惊叹。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外联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当日同时开幕的还有“同庆团圆?共享喜庆”欢乐春节图片展,来自世界各地的欢乐春节摄影作品精彩亮相,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在仰光飘扬。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也渐入高潮。

中国驻缅甸大使夫人王雪鸿、仰光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校长吴昂奈敏、缅中友好协会主席吴盛温昂、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肖依群、仰光中国文化中心石瑛主任、吴努丹依基金会会长杜丹丹努、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董事长曾圆香等重要领导出席了29日的开幕仪式并为活动剪彩揭幕。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来到仰光,为中缅文化的交流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增进两国文化传承人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方式,让这种‘活’的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大使夫人王雪鸿女士致辞表示。

仰光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校长吴昂奈敏表示,受地形、气候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不同的民族经过几千件历史的演变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俗和传统文化。“此次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来到缅甸,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探索拥有5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本次展览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唤起大家对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

云南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中国56个民族中,有26个民族生活在云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性构成了一幅云南特有的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画卷,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缅甸同样也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延续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构成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本次云南非遗文化展通过展示源自生活又经过历史沉淀的民间技艺,让缅甸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让两国的文化交流既有新意,更具传承。

“中缅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早在多年前的蒲甘王国统治时期缅甸就曾派艺术代表团访华交流。”缅中友好协会主席吴盛温昂说,“‘文化’作为促进民族间心灵相通的桥梁,为两国文化交流与友好关系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不断的交流与互动中让彼此感受到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生活。”

“云南民族众多,文化资源繁盛、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最佳诠释,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肖依群介绍说,为了更好地给缅甸各界朋友展示云南传统民族文化,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遴选了16项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参与本次活动。

据肖依群介绍,云南目前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经各级政府批准公布了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人。“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斯)尔》”入选联合国教料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活动开幕仪式上,非遗传承人游定美用一首自编自写的彝族小调“叫我唱声,我唱声。“一带一路”到缅甸,非遗传承真是好,全靠领导来关心。想唱调子难开腔,‘一带一路’到这方。缅甸是个好国家,山青水秀好仰光。”表达了此次千里迢迢来到仰光办展的心得。李发明、和国耀、哏从国等非遗传成人也为嘉宾带来了唢呐演奏、纳西族东巴舞《祈福》、葫芦丝独奏《多情的巴鸟》等精彩的民族文化表演,让临场观众感受到了非遗的传成的精神与魅力。

据悉,活动为期2天(1月29日至30日),展览期间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对观众免费开放。

肖依群说,“我们坚信,中缅两国通过深化文化交流活动,社会各界人上积极参与,就会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包容和巩固发展友谊,建立更好的伙伴关系,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交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wj/1886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