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物价 >> 我在缅甸当记者苏有鹏你好,仰光
前言
年1月15日,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在缅甸《金凤凰》华文报社成立了首个海外教学实习基地。苏有鹏和庞慧璘则是学院第一批前去海外实习的学生。这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他们尝试记录一份全新的的工作体验,对异国人事物的逐步感知,以及零零碎碎的他国生活。于是,便有了这个栏目《我在缅甸当记者》。以下便是此栏目第一期——一份发自缅甸的苏有鹏的答卷。
1,你到仰光快一周了,总体感觉怎么样,还习惯吗?
也许是我从小生长在边境(临沧)的缘故,所以还是适应的。但每天38度的温度真不是吹的,第一天尝试了50+的防晒霜,发现没什么用。
2,介绍一下报社的具体情况吧。
报社里华人居多,没有具体分什么口。虽然多是华人,但他们在报社里都讲缅甸语。
3,现在每天的大概安排是什么样的呢?
每天9点半上班,12点半左右吃中饭,然后5点半下班。我现在还处在每天看往期报纸的的阶段,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看报纸和看youtube。周五晚上会特别忙,因为报纸要排版,不是我排,但全报社都要留下来,直到十点多。
4,听说报社给提供了宿舍,给我们介绍一下住宿环境吧。
宿舍,三人间,一个中国人,一个缅甸华侨。于我而言,环境挺好的了,我对住宿这些也不太挑。
中间为宿舍外景,此外为宿舍内
5,你在朋友圈发了一条“4个土豆元我是不是买贵了啊?”是需要自己做饭吗?缅甸的物价怎么样?你都给自己做点什么吃的?
报社管早午餐,我们下午或者周末都是自己做。至于物价,可能会要比昆明便宜,比临沧要贵吧。我一般会煮面条或者燕麦粥,到这儿的第二天我去买了点秋葵,蘸芥末吃。
6,你还说酸奶好喝,给我们介绍下缅甸的美食呗。
缅甸菜好多和云南菜差不多,早上吃鱼汤米线,会配甜点。华人吃饭是西餐那种,先上沙拉,再上汤之类的,最后一般是一碗龟苓膏。这几天找到好多家云南餐馆,里边基本就是加了柠檬的云南菜。当地人觉得柠檬可以消毒,甚至喝芬达的时候,都要加一点点柠檬。
7,有在当地转一转吗?著名的大金塔怎么样?
和舍友去了大金塔。
下图中间为苏有鹏
8,除了实习,在缅甸还有什么别的计划或者安排吗?要帮阿姨们代购小叶紫檀,琥珀,红宝石……想买一箱子带回去。
9,在国外实习和国内有什么区别?最近缅北战事又起,你的实习会不会也跟这个相关?
在国外实习...我现在还不太好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完全听不懂同事们在讲什么吧。在《人民日报》实习的时候,也许一周才写一篇,但这几天刚好赶上缅北战乱,加之我在战乱地有几个认识的人,所以每天都在试图获取更多信息。比如今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在核实一个中通快递爱心募捐,物资由临沧的中通免费送达,朋友圈在转,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要打电话过去核实。但因为我是缅甸卡,所以他们基本不会接,担心是骗子,后面又采取了其他一些手段,Facebook之类的。
10,听说你参加了在缅华人的聚会,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昨晚(3月7日)的晚会是一个妇女组织的庆祝会,全程是《甜蜜蜜》和《爱拼才会赢》单曲循环,中途也有不少让人感动的地方,华人大爷大妈合唱中国人,听了让人想流泪,东南亚的华人都不容易,差不多每个国家都有一段排华历史。
昨晚有好多和我差不多的年轻人搀扶着自己需要使用助步器的爷爷奶奶来。在国内也好,或者在我的家乡也好,是很难想象的。此外,我发现当地华人特别有修养,举一个小例子吧,由于上菜的节奏和西餐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是来一盘菜吃一盘,我们那桌的一个大爷,坚持每上一道菜都要给我们每个人盛。另外他们还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优雅,比如女士的丝绸披肩,比如递东西时右手会搭在左手上,点头微笑。
缅甸风光
11,你此前喜欢开玩笑说自己其实是个缅甸人,现在到了仰光后,最能引发你共鸣的地方是什么?
一般人会觉得仰光很破旧,其实确实也很破旧。一条小小的巷道,左边是别墅,右边就是贫民窟。
十岁左右的年纪,我周末会去家乡的河流那里玩水。玩水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啦,就是脱光了裤子,在漫过半身的河里,偶尔还能捉到几条鱼。
在那个时候,每逢傍晚,会有成群的鸽子从城镇的南边飞向北边,仅仅是拐一个大弯,如同饭后为了健康目的的散步,然后又飞回到一开始的地方。
站在漫过半身的河水里眺望散发桔黄光芒的小城,看着日影在60年代就遗存下的筒子楼差不多类似的深绿色房子墙壁慢慢下沉。大部分的居民沿着河边走路,小孩儿挥舞着棉花糖,大人们用穿凉拖的方式抵御仲夏气温。行人见到彼此,会用微笑问好。
今天我看到的仰光,和十多年前记忆中在漫过半身的河水中看到的家乡别无二致。
12,一周下来,缅甸的哪个方面最让你喜欢,哪个方面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缅甸好多人的工资并不高,一些在仰光闯荡的缅甸华人和我说,最高的月工资也就万缅币,差不多人民币的样子,但是仰光房价却和北京上海差不多。和他们聊天以后发现,他们其实很像那些执意去到北上广的中国青年,有着想要实现的东西,拿我在的报社举例,里面的记者们同事们都怀有对新闻的热忱。
但他们又和我们不一样。这里的每个人都活得特别纯粹,不为功利所困扰,他们最大的愿望也许只是每天吃上一碗鱼汤米线,下班时分在附近的啤酒摊上喝一杯,再到随处可见的槟榔摊上花5毛左右的人民币买几颗槟榔。很少人会和你讨论什么赚钱,成功,做一件事情有没有意义。
结语:距离苏有鹏从国内出发至缅甸,已经6天了。我们相信,6天的时间里,他想要与我们分享的趣事绝不仅有以上这些。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期待他们能遇到更多有意思的人和物,并与我们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图片:苏有鹏
编辑:杨祎铭
转载需向后台说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