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一个在4月之前从未露面的新词,犹如一声响雷,彻底炸翻了本来宁静的清明假期。官媒的“比肩深圳、浦东”“第三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几个敏感用词被一群吃瓜群众无限解读。一时之间,雄安新区,一场声东击西的迁都运动、雄安是首都副中心,通州是北京副中心、北京将不再北京、北京,再见!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心“迁都之后,北京房价会怎样?”。似乎,雄安新区就是很多专家学者千呼万唤的那个新首都,或者是传说中的那个首都政治副中心了。
那么问题来了,雄安会是我们的新首都吗?我们是真的要迁都吗?我们认为,你想多了!我们来给“迁都论”和“千万级特大城市论”泼几盆冷水。
一、迁都史告诉我们雄安跟迁都八棍子打不着边01
国内外迁都简史
从18世纪末到今天的多年里,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在战争、灾害、政变等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全世界相继有1/3的国家迁了都,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近现代首都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战以来,大规模的战争基本结束,仍然有不少和平国家选择的迁都,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迁都情况如下表:
国内外迁都情况汇总表
国家
时间
原首都
新首都
迁移距离
迁移原因
巴西
年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1公里
双都战略
德国
年
波恩
柏林
公里
两德统一
土耳其
年
伊斯坦布尔
安卡拉
公里
军事战争
韩国
年
首尔
世宗
公里
发展空间与国家安全
尼日利亚
年
拉各斯
阿布贾
公里
发展空间与国家安全
哈萨克斯坦
年
阿拉木图
阿斯塔纳
多公里
发展空间拓展
缅甸
5年
仰光
内比都
多公里
军事政变
科特迪瓦
年
阿比让
亚穆苏克罗
公里
双都战略
中国
公元前14世纪)
淹(山东曲东)
殷(河南安阳西北)
公里
抑制豪侈,倡导节俭,借以缓和阶层冲突、镇压异己,巩固王位。
公元前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
洛邑(今河南洛阳)
公里
躲开犬戎,脱节窘境。
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
洛阳
公里
躲开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实现统一全国大业
年
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
燕京(今北京)
多公里
巩固统治
年
上都开平府
燕京
公里
削弱反对派的势力、统一全国的需要
年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北京
多公里
脱离南京反对派旧臣牵制、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
年
沈阳
北京
公里
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巩固统治的需要
资料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02
都城变迁的要件
首先从迁都的原因看。首都为一国之本,所以古今中外,定都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样,迁都也是国家大事。按其原因,迁都可以分为军事、经济和政治原因:
一是因为军事。军事可能是因为政变、国防和直接的战争。在很多朝代,由于各种原因引发政变,虽然不至于导致改朝换代,但政权的主人会发生根本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掌权者,往往也会迁都,消除旧政权的阴影,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外族入侵或者内乱,都会引发社会动荡,威胁中央政权的安全,故此需要迁都避难,以图东山再起。比如周朝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宋朝国都从东京迁至临安,民国首都从南京迁至重庆,都是如此。
二是促进经济。商朝建立之后,曾经多次迁都。因为黄河水患频频,商人既无法有效抵御,却又因为灌溉需要无法离开黄河,便只好在黄河流域频繁迁都。而殷这个地方,距离黄河河道较远,能够避免水害,但仍然能够享受到黄河灌溉水利,加之土地肥沃,适于农业生产,因此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的国都从此也就稳定下来了。
三是为了政治。历史上有一些君主,锐意改革。而旧都的氛围往往保守沉闷,不利于改革进行,于是迁都以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这其中以北魏孝文帝改革最为典型。孝文帝登基后,全面推行汉化政策,他认为旧都平城乃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只有迁至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汉化才能顺利完成,于是不顾重重阻力,下决心迁都至洛阳。
从上述三个大的方面看,鲜有因为资源环境的制约而选择迁都的例子,在和平时期的今天,北京无论在军事、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均还不具备历史上各次迁都的基本要件。
其次,从迁都的尺度看。在当今时期的国外都城迁移过程中,不管基于哪种原因,迁移的空间尺度都是在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哪怕在农业文明时期的我国,每次都城的迁移空间尺度都是公里以上,甚至多次是上千公里的大跨度迁移。雄安新区距离北京仅有多公里的距离,在交通高度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多公里的所谓“迁都”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
再次,从迁都的方向看。近现代迁都的国家,虽然在迁都的动机与设想上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内迁”。是指从沿海迁向内陆,或从边境移向内地,大多是(或靠近)该国的地理中心,非洲的尼日利亚、科特迪瓦与坦桑尼亚亚洲的缅甸的新首都均有这个特点。
最后,从迁都的程序看。迁都涉及国家宪法的修改、最高权力机关的讨论与批准等最高法律层面的流程,而雄安新区所执行的完全是作为一个经济开发为导向的城市新区建设的批复流程,因此也跟迁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二、中央对雄安新区的真实定位01
从官媒看雄安新区的定位
根据官媒新华社的公告,“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从新华社最近几年的行文风格看,“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已经不是如一些媒体解读的所谓首次启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副中心建设等战略提出时,同样用了“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等字眼。如果仅靠这两个字眼,就跟“迁都”挂上勾,未免也太过武断,太过高估官媒的节操了。
通稿还指出,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从上述七个方面的任务看,都是围绕建设产业新城这个目标的具体任务,跟首都功能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未来的雄安,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产业新城!未来的雄安,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产业新城!未来的雄安,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产业新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02
从当事高参看雄安的定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近日接受权威媒体提出,设立雄安新区,有利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对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基本上都是用了“跳出去建新城”的办法;从我国经验看,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瞄准的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这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雄安新区,一方面是北京作为首都的“两翼”之一,缓解北京大大城市病;另一方面,对标深圳,浦东,承载带动河北发展,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核心仍然是发展产业。
03
从人事任命看雄安的定位
事在人为,尤其是对于平地造新城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重大工程,掌舵人是否有足够的魄力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公布的人事任免信息看,新区的核心领导有,新区智库领导:原上海市长、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主要分管领导:原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现河北省委副书记许勤;新区临时书记:原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袁桐利。从网上查阅上述几人的核心简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都是新区市场经济建设的老手,恰恰不是首都建设领域的掌舵人。因此,雄安新区的使命,核心还在如何利用这块京畿之地,携鹏程、魔都之经验,举全国行政之力,建设一个新城市,缓解首都在产业发展层面的压力。
04
从北京市总体规划定位看雄安
日前,北京市刚刚颁布《北京市总体规划-(草案)》进行公众意见咨询,根据该草案,北京市未来的城市定位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总体目标是建设“国际宜居之都”。方案在“四个中心”的具体描述中,删除了北京市历版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句话“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相应改为“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表明未来首都不再是北京的专利,一些首都的非核心功能,将跳出北京,选择北京以外的适宜区域布局,那么雄安则是再恰当不过的选择。
在草案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篇章中,明确提出,推动京-保-石、京-津、京-唐-秦三条区域发展轴线的打造,推动京冀、京冀交界地区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三统”要求。
三、雄安的本质建设雄安不是迁都,那些拿雄安作为千万人口城市,比肩北京,甚至替代北京的论调可以休矣!那么作为产业新城的雄安,未来究竟应该是啥样?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大都市区发展的理论出发,跳出雄安,从京津冀的格局看雄安新区发展。
01
中央集权国家首都都市圈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央集权国家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以行政资源为代表的人口、资金等各种要素高度集中在以首都为核心的首都都市圈区域,推动首都城市空间不断蔓延。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俄罗斯的莫斯科、日本的东京均是这种特点。
东京都市圈也称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指从东京湾的千叶开始,沿太平洋海岸,途经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直到京都、大阪及神户的城市化水平极高的延绵地带。整个城市群从东北向西南横跨长约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大致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6%。人口将近万,约占日本总人口的50%。该区域也是日本的工业核心,聚集了日本67%的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数,75%的工业产值和80%的经济总量。
巴黎都市圈是以巴黎为中心,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伊夫林7个省组成。全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分别约占法国总面积和总人口的2%和17%。
伦敦都市圈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万,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作为整个都市圈的龙头,这片约1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雾都时代,曾经是一个工业中心、接着又慢慢演变成一个金融和贸易中心。
中央集权必然导致首都膨胀,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经济危机一样。我们既然在体制上不能考虑地方分权,那么就要接受首都无限膨胀的必然性。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个膨胀的过程中,做到尽量的符合当代人的最大利益的同时,不损害我们下一代人发展的空间。
02
北京都市圈蔓延的过程与趋势
北京从原来的60多平方公里的“四九城”,蔓延扩张到目前的1.68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平方公里的过程,是不断跟河北要地的过程。解放以后,北京市自年开始,经过多次的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属于河北的宛平县、通县、昌平县、顺义县、通县、大兴县、良乡县、房山县、通州市、密云县、延庆县、怀柔县、平谷县等划入北京。
河北部分土地划入北京的时间
划入区域
时间
调整原因
形式
热河省宛平县全部和房山县部分村
年7月23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河北省通县所属的金盏等7个乡被划归北京市东郊区(朝阳区)
年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昌平县
年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河北省顺义县中央机场场区和进场公路
年12月
机场建设
行政划拨
通县
年3月7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顺义县
年3月7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大兴县
年3月7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良乡县
年3月7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房山县
年3月7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通州市
年3月7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密云县
年10月20日
缓解北京水资源
行政划拨
延庆县
年10月20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怀柔县
年10月20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平谷县
年10月20日
扩展首都发展空间
行政划拨
大厂县、香河县、三河县
年
建设北京副中心
与通州实施“三统一”政策
雄县、容城、安新
年
建设雄安新区
与北京“三统一”
资料来源:北京地方志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
四九城的扩张(图片来源:北京市地方志)
从上述北京城市空间的扩展看,坊间有句玩笑:“只要北京想要的地,轮不到河北说不”。北京大城市病严重已是公识,如何缓解,除了自身的瘦身,扩容也不妨是一个选择,也是国际上首都型大都市通行的办法。一个1.2亿人口的日本,东京都市圈可以集聚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万人口的法国,巴黎大都市区就占了1多万人口,6万人口的英国,伦敦人口也占到3多万。占据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相比同样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中央集权的中国,首都都市圈人口对全国人口的占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雄安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有行政决策的味道,但同时也是大都市发展的必然规律。不管是京津冀协同,还是京津保大三角,都是构筑大北京都市圈的一个形式。目前北京单中心的增长模式,确实不利于大北京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在外围构筑若干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新城市,是构筑京津冀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的必经之路。在培育这些大都市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城市如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唐山、承德等,各有各的局限和历史的羁绊,在旧城以外平地造新城,“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也就成了当权者最为可行的选择。
03
雄安:扩大版亦庄?北方松山湖?还是东方利物浦?
雄安蓝图已绘,对于未来雄安的解决,版本有千千万。在此不想赘述,仅从如下几个层面,对雄安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担忧:
1、雄安的定位问题中央文件对雄安有一个大致的描述“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但是并未指出承载哪些非首都功能,以什么心理念引领,需要决策者进一步的研究与明确,这关乎新城建设的根本方向,也直接影响未来产业的选择与落地。网上已有人心人士谋划了诸如梦幻科技城、未来水城等炫酷的概念,值得执行者参考。
2、水资源承载问题雄安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就是白洋淀这个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白洋淀属于浅盆型湖泊,由于年蒸发量大,达1亿立方米,加上湖水下渗,补给华北地下水位,每年生态消耗水资源接近2亿立方米。目前保住白洋淀的唯一方法,必须是给其生态补水。年-9年间,大清河系的安各庄、王快、西大洋三个水库多次为白洋淀补水;4年2月,“引岳济淀”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海河河系的岳城水库开闸放水,为白洋淀补水1.6亿立方米;6年,“引黄入淀”工程启动,截至年,黄河水5次从山东省的位山闸出水入淀。
但是补水仅仅是保证白洋淀的基本存活,难以保证其水质,白洋淀的实际情况是水质严重恶化,水体污染严重。九河入淀,至今唯一仍能给白洋淀持续补水的是府河,可是这条河基本由保定市工业及生活污水处理下泄而成,白洋淀水质“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境况可想而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年,安新白洋淀景区被国家旅游局、环保部双双警告!其根本原因,还是缺水!
参考北京2万常住人口,年用水量是惊人的38亿立米,深圳常住人口1万左右,年用水量23.5亿立米。上海人口2多万,年用水量亿立方米以上。因此,雄安未来作为特大城市的水资源消耗至少是10亿立米数量级以上,如何在缺水的白洋淀地区建设一座千万级的城市,需要很深的技术考量!
3、人口集聚问题新区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需要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达到56%以上,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就地城镇化,人口红利已经大幅消减的历史背景下,要凭空找出几百万的人口远不是简单的画个圈能解决的问题。短期内究竟谁愿意去雄安做开荒牛?公务员?大学生?央企?还是端着手机的吃瓜群众?
4、制度创新问题邓小平同志年的一个圈,为深圳带来了千万人口的集聚,形成了目前唯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当时积压了多年的全国投资和创业的势能,可以说是利用制度的创新,举全国之力,建设了一个新城市。10多年后的年,在千年商埠的历史底蕴支撑下,浦东新区走出了我国新区建设的新篇章,浦东的成功,一方面是上海作为千年商埠本身的底蕴支撑和国家的倾力支持;9年,天津滨海新区横空出世,在一众央企的大力支持下,创造GDP的神话,一度直逼同时千年商都的广州。但是由于民营经济活力远不如上海和深圳,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对人口、资本的吸附能力,较之深圳、浦东,差距是显著的。未来的雄安,作为第四代国家领导人在年春天画的又一个圈,如何突破制度创新,在不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创造发展的势能,是新区发展亟待破题的问题。
最后,回应本文的标题,以网上的一个段子作为本文的结束:
你们偷着在通州搞拆迁的时候,告诉我们保定是副中心,我们去保定买房。这叫瞒天过海;
你们说北京市政府搬到通州,通州限购啦,我们只好去燕郊买。这叫声东击西;
你说大兴建新机场,北京南城大有可为,我们去机场旁边的固安买,这叫调虎离山;
你说京津冀一体化,环京大有可为,我们在环京的三河,大厂,香河,怀来,涿州,永清,拼命抢房,这下看你往哪跑,难道能上天?
你突然说雄县就是下一个浦东,深圳。这叫暗渡陈仓;
吃瓜群众哭着表示:三十六计都不够你用的!
照这套路,过几年我们才会发现,雄安就是个大号亦庄,首都还在二环里,哪都不去!这叫欲擒故纵;
而我们都被忽悠走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