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仰光破碎的丰富的彩色的拥抱

发布时间:2019/6/7 18:07:30   点击数:

5:30,清晨,我又回到了仰光。

巨大的仰光巴士站,像一头巨大的怪兽,由无数的小怪兽组成。喧嚣不绝于耳,汽笛间刺耳的比拼、尾气排放筒的低吼与嘟囔,迎面而来一个又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吆喝,以及我的五脏六腑在经历一夜长途巴士后烦躁的抗议声。

但我还是止不住自己对重新回到仰光的兴奋。

我对缅甸的喜欢,是从仰光开始的。

大部分我认识的旅行者都或多或少表达了自己对仰光的排斥。即便是清晨,仰光还是那么忙碌。这座城市似乎恨不能在每一个角落都建起楼房,不论高低。那些老旧、斑驳的居民楼之间偶有一些新兴的摩天大楼,光鲜的玻璃和周遭格格不入,它们和那些大大小小的佛塔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的空间。

我在平安夜第一次来到仰光,仰光机场此起彼伏的乌鸦叫声、彩色的笼基、闷热的空气、堵塞的交通和中国城里挂满中文招牌的破落建筑就是我对仰光的第一印象。奇怪的是,我对这样的第一印象很是喜欢。我几乎是立刻就喜欢上了缅甸,而且在往后的21天里,每天我都忍不住向朋友感叹,缅甸如此特别。

圣诞节一大早,我就听见隔壁有念经的声音,房东说是隔壁请了僧人做法事,每年要做一两次的。缅甸的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8%,佛塔无处不在,有时候坐在巴士上穿过一片旷野或者山林,你都能瞧见在这感觉没有人的地方伫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佛塔。仰光最出名的那座大金塔就是我圣诞节要造访的地方,但在这之前,我准备先去生吉市场赶个早市。

我住在ChinaTown,紧挨着的就是IndiaTown。在仰光时,我就爱钻进这些街区里看看“邻居们”的日常生活,这之中19街是仰光ChinaTown最核心的地带,到了晚上烧烤摊摆了一整条街,酒吧都开了,几乎是游客必到的地方。但在早上,ChinaTown的主角是早市。我们走到18街,露天市场就已经铺开了,往后的街都是密密麻麻的摊位。

这里和我去过的其他东南亚市场不一样,泰国和越南大城市里的市场更像我们所熟悉的样子,集中在一栋楼里,是更为集中、垂直有序的体系;老挝琅勃拉邦的早市虽也是在街上铺开,但安静温和得多,就和老挝人一样;仰光更直白,和城市的融合度让人咋舌,后来我在茵莱湖逛早市也没见得这般。

在仰光的市中心里,露天市场排开好几条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排开蓝色卫星锅盖的居民楼,市场的一切都在闷热的阳光下炙烤着。

街道两端通常是卖小吃的、水果和鲜花的,油炸的食物堆成了小山,鳄梨比我的拳头还要大得多,然后开始看见蔬菜、干香料、鱼鲜与禽肉。仰光人裹着鲜艳的笼基穿梭在市场里,成为这个市场里流动的点缀,把握着这个市场的节奏。

琳琅满目的食材已经让我应接不暇,穿梭的人和嘈杂的声音让我更难以集中注意力。人群推着我向前,婀娜的缅甸姑娘脸上已经抹上了黄粉特纳卡,精瘦的商贩扛着一箱货物从旁边经过,而当缅甸女人要对付这样的力气活,没有小推车就靠头顶,这门绝妙的平衡艺术,我无论看多少次都忍不住惊叹。

但不是所有人都欣赏缅甸的市场。鱼鲜被开膛破肚,垫了层塑料布摊在地上,有些还挂着血丝,被处理好的家禽吊在绳子上,也有些活着被筐在笼子里待售,当我在高温下路过这些鱼档肉铺,闻到空气里混杂着的各种肉味、鱼腥味时,自然也有点担心食材的新鲜度。但更多游客无法接受的是这些食材如此赤裸裸的“横尸”在他们面前。我的两个德国朋友立刻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在缅甸吃鱼,因为这太恶心了。我笑话他们,你以为超市里那一盒盒装好的肉是怎么来的?

很多时候当我回忆某个城市有多鲜活,我会先想到他们的菜市场。平日里,被“送货上门”惯坏了,反倒在旅行的时候我会跑去菜市场,贪婪地看着人家的食材,接受空气中的一切味道,乐不可支。是的,仰光的市场没有那么整洁,但我不在意,因为它的鲜活与直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放下你所有的顾虑,去仰光的市场吧,和仰光人一起在这里开始新的一天,这是一场会充分调动你所有感官的体验。

也分不太清,大概是过了24街,就是Indiatown。缅甸和印度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宗教、文化、商贸、人口迁徙再到后来共同的殖民和反殖民记忆。到现在,这些影响无处不在...这一个小印度里,就真的让你仿佛到了印度,而殖民建筑时刻和身旁劳碌、精瘦黝黑的人让我哑然,不知道几十或者几百年前这里是什么光景,但这时的我恍惚瞅着觉得这个社会停滞很久了。

到缅甸一周后,我在徒步中伤了膝盖,于是开始花时间看书,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然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有时缅甸看起来像是尘封在百年前了,因为有些景象的确还和乔治·奥威尔笔下一样。

那些连绵的稻田、村庄里的水牛车、金光闪闪的佛塔、大地上腾起的热气、女人身上的檀香和椰子油味道、深肤色的苦工......以及我们徒步穿越村庄时的那种格格不入:我和一群西方游客,面对着旷地里的学校——一间破落的屋子喝茶休息;在村民木制的老房子里,主人沉默地端出食物;在清晨四点半的树屋下我看见挑夫在生火为我们准备早餐,用古老的掸族语言悄声聊着天,就像百年前奥威尔看过的营地里的月牙,我感觉自己被卡在了时间里。

仰光也是这样。从年开始,大英帝国占据了缅甸年,他们按自己的方式改造了这个国家,仰光是其中最显眼的一处。拥有近年历史的苏雷佛塔位于仰光市中心最核心的区域,在它的周围散落着英殖民时期遗留下的建筑,以它为中心,外延至Indiatown的28街到东边的40街。印度区里的清真寺上淡紫色的市政厅对面是伫立着独立纪念碑的马哈班都拉花园,我们在离开苏雷佛塔之后也来到这里加入缅甸人树荫纳凉的环节。

再向河边走,沿河的Strand街上尽是殖民时代最宏伟的建筑,仰光最古老的砖石建筑——仰光高等法院静得出人意料,宏伟的港务局大楼似乎刚被粉刷过,显得反倒突兀。很多瞬间,我都觉得这里是意大利,是布达佩斯,是英国,是一个萧条的被遗忘的欧洲。

但目光投回街道上忙碌的人,那些绿色、蓝色、黄色、粉色的楼房,雨水侵蚀着墙面,青苔爬向阳台,张扬出来的屋檐徒劳地庇护着生锈的护栏......我不再认为那是欧洲建筑,它们是仰光的。

这些破败、鲜艳的建筑和仰光的嘈杂配合得恰好,它不是越南那些现已粉饰装点得当的法式殖民建筑,像一颗重新涂上奶油的甜点。仰光的殖民建筑来不及被粉饰,他们在这百年间老去,但又和缅甸人一样,决不肯就这样颓败下来。它们和仰光如此契合,和那段历史、和他们车水马龙的生活。它们融入了苍老、苦难的仰光,成为仰光自己的色彩。

“它是由一个拒绝与东方妥协的民族建起来的,有宽广、笔直和无遮蔽的马路,十分坚固的银行建筑隐约带有希腊的风格,”英国旅行作家诺曼·刘易斯这样描述仰光,仰光在我看来也拒绝顺从于西方。

不管朝代更替、殖民、压迫、战乱来了多少回,又持续了多少年,丰富的色彩是仰光生活不缺席的部分。市场里的缤纷与喧嚣、居民楼里一顶顶天蓝色卫星锅盖,地上随处可见的红色槟郎渍,丰富的地形地貌上变化的色彩,还有人们身上的笼基......是的,从他们的笼基你就能看出,仰光人自有一套自己对色彩的掌控方式。

仰光人穿笼基真是好看,事实上缅甸人对色彩搭配的讲究整体来看都不错,在大都市仰光逛一圈,就会发现这一点尤为出挑。男士的穿搭基本上色系要顺,素净清爽。女孩也是不见有大红配大绿,大金配大紫,上面还得绣着大花的。倒不是说缅甸人衣着不鲜艳,不张扬,但那个恰到好处的度他们懂得。我见过最显眼的一套搭配是黄绿竖条纹笼基配一个顺色的横条纹上衣,在那缅甸女孩身上非但不奇怪,倒是让我忍不住多瞧几眼,可见都是花了心思的。

在仰光的最后一晚,我和两个认识的朋友在旅舍天台的小酒吧重聚。远处的大金塔发着柔和的光,突然在此刻我感受到了佛的宁静与神圣,那是我刚到仰光时去拜访它所没感受到的神性。它黑夜里柔柔的光啊,是坚定温暖的存在,遥远却并非不可及。

吉卜林的《曼德勒》里写:“毛淡棉古塔旁,慵懒地面对大海/那里有一位缅甸姑娘,我知道她在想念着我。”我和Arnie再度聊起了他的缅甸罗曼史和政治。Arnie再回到仰光,也是要去佛塔下见一位缅甸姑娘的,他说他会穿着笼基去赴约,我笑话他你这个西方人倒是很懂得东方罗曼蒂克。

而最终Arnie没能再见到她,这个女孩的故事和很多缅甸人一样,破碎、贫困的家庭以及以此延伸开来的无数的麻烦。我没有细问下去。这里的苦难从政治问题开始,在英殖民后,是日殖民,好不容易缅甸迎来了独立,却又笼罩在了军政府的极权统治下。正是这一点,让我在旅行过程中常有一种不确信的负罪感。有时候,我看到的缅甸又不像我在书中读到的那样,这让我怀疑寻常市井下压抑的痛苦。我们的罗曼蒂克是被指定的吗?

就在十几年前,缅甸还是另一番模样,是的样子,美国记者艾玛·拉金从90年代开始不断到缅甸进行采访,沿着奥威尔的生活轨迹拜访这些城市。那些仰光茶室里可说与不可说的压抑、宾乌仑里如影随形的警察、毛淡棉孤独的英缅后代...这一切十几年前都还在发生,在极权政府的控制下这个国家曾是一个孤岛,因而那些让我们沉醉的质朴,津津乐道的民俗风情,事实上可能是被拖滞的结果。为了让人民忘却,这个国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城市的名字。人们在反抗与寒噤中走过,现在的缅甸真的开放、自由了吗?那佛塔光芒笼罩下的信徒们,求得了几分宁静?

一个荷兰人给我们看一张地图,那是荷兰大使馆登出的一张缅甸旅行安全等级图,我们都知道我们所在的“绿色安全小点”和“黄色有风险地带”不是缅甸的全貌,这是缅甸想展现给我们的样子。边境和北部大面积区域外国游客无法到达,这些区域边境冲突不断,各族军阀混战,武装冲突的规模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比如北部若开邦罗兴亚人屠杀事件。

就近几年来说,根据缅甸国家报告,年10约9日,若开邦的一支罗兴亚人武装部队袭击了边界警察营地,造成9名警察死亡,随后缅甸政府开始对罗兴亚穆斯林进行反击。11月下旬,人权观察发布了卫星图像,五个村庄的处罗兴亚人居所被烧毁,随后更多的屠杀、抢劫、强奸在这里发生,没有人能保护他们。至今,平民伤亡的确切数字未知,缅甸政府禁止外国媒体和人权组织前往该地区。

上万人逃离至孟加拉国,然而贫困的孟加拉国根本无力接纳这么多难民,而据报道缅泰边境的营地聚集了11万多难民。缅甸政府对罗兴亚人的“清剿”其实从上个世纪70年代军政府统治就开始了,至今缅甸政府拒绝给予罗兴亚人缅甸国籍身份。

imagefromBBC

缅甸的大众旅游业本就发展艰难,直到年,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以及其他支持民主和民权的团体才开始不再联合抵制缅甸旅游业,而罗兴亚人权危机让这个刚起步的行业备受冲击。即便大家知道游客在绿色地带没有什么安全之忧,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游客游览过程中的钱大部分都将流入军政府的口袋,最终这些资金又将变为武器用于镇压谁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LonelyPlanet在编撰缅甸的旅行参考时,特有一条对旅行者的建议——分散消费,把目光投向那些小的餐馆、旅行社,以及不要在不恰当的场合和缅甸人聊政治。

很自然的,我们也再一次聊到作为异邦人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就像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所表达的。我们都十分爱这个国家,它有一种不知名的魔力,牵动着我们。我们为它的历史、命运而心痛,为它的未来而担忧。宗教冲突、军阀混战、政权斗争都正在发生,贫困、腐败延续了几代人了,问题层出不穷。但因为那些我们遇见的可爱的缅甸人,那些我们走过的城市和村庄,我们竟有了一种迫切,一种希望它好的迫切。

那些流离失所、被迫害和屠杀的人,我们未曾谋面;那些纪录片里让我们触目心惊的日常生活我们也没有在缅甸时感同身受。我们只是在喝酒聊天时聊到他们而已,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也许你会说这是旁观者的冲动与稚气,Arnie突然表示自己愿意为这个国家去做更多的事情,去做卧底,但凡有需要的话,哪怕他知道自己很快就成为炮灰。我想起第一次见面时我们就谈到,在这里留下也不错,比如有可能的话加入一个NGO组织,我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

我无法笃定地说我会因此转变人生方向,但缅甸的确以我未曾想过的方式和力量改变了我看待事物,接纳世界的态度。我在那里所走过的地方,看见的景象,交谈过的人以及读过的书,渐渐在我脑海里凝结出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我们的命运可能会如此相似,也许正相似着。也许是因为这样的感同身受才让我对缅甸尤为钟爱。在为缅甸人愤慨、心痛时回想自身,但又在和他们喝酒笑着聊天时学会相信,相信当下,试着对未来有信念。这种未曾有的包容来到我身旁,也给了我一个拥抱。

随便说说的小建议

??阅读/

来过缅甸的文豪很多,吉卜林、乔治·奥威尔、聂鲁达、毛姆...他们的一些作品也有与缅甸有关的,在缅甸时读也是不错的体验。

-在缅甸读乔治·奥威尔是最经典的选择。有文学评论家认为他的《缅甸岁月》、《动物庄园》、《一九八四》就是缅甸的三部曲。但说不清呢,这究竟是缅甸的故事,还是更多人的故事?不如试试读着吧。

-另外,美国记者艾玛·拉金的《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带入强烈的个人观点,但毕竟也可说是个人游记,所以也无可厚非。但可以一窥90年代到00年代初的缅甸社会环境。

-除此之外,读吉卜林和聂鲁达的诗,也是不错的。虽然,殖民时期的情诗在我看来(尤其是在曾经的殖民地读时),更多的是西方长官们陷入了自我的罗曼蒂克,一场追寻异域风情的冒险。

??交通/

缅甸南北纵向延伸,交通不算发达,主要的旅游城市有航班直达,但贵。因而,如果在缅甸待得久,旅行者主要依靠巴士,因为火车缓慢、不准时且到达的地方也不多。以下几点可以供你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几乎任意旅行者想要去的城市都能从仰光乘坐巴士前往,到北部曼德勒、茵莱湖等通常在9~12h;同时,仰光就是一个交通枢纽,你无法从北部直达西部海滩或者南部海滩,总是需要先到达仰光,这也就意味着你可能有2倍9~12h巴士时间。

-缅甸的火车很有趣,普通坐席并没有想象中的拥挤不便,而且十分便宜,你会喜欢上和当地人一起坐着老火车况且况且欣赏这个国家丰富的地貌。掸邦高原上?宾乌仑=昔卜?段耗时6h,其中一段百年铁路是英殖民时期建造的,穿过谷特高架桥时可谓一绝;缅甸经典徒步路线之一是?格劳=茵莱湖?,时间不够的话,建议乘坐火车而不是巴士,铁路沿线的村庄、平原、悬崖风景可以极大的弥补你的遗憾。

-如果你没有时间深入掸邦高原,那么不要错过仰光市内的仰光环线,全程3h,环绕仰光及周边乡村。

??食物/

缅甸的食物深受印度影响,所以咖喱多,油炸食物也多。除此之外,典型菜式有掸邦面、炸春卷、酸茶叶蚕豆沙拉等,我也尝试过许多有趣的家常菜,比如西红柿焖烤蛋、青椒茄子,但我个人倾向反复选择掸邦面和烤鱼。

-其实仰光好吃的掸邦面店很多,这有点类似于在重庆吃重庆小面,建议无需执着于非常出名的那几家,正如正文提到的,游客分散消费对缅甸来说是件好事。

-在仰光可尝试法餐,ShweSaBwe由法国侨民创建,是一家知名的高级法餐厅。值得一提的是,餐厅会接收缅甸各地的弱势群体学生当学徒。

??仰光茶室/

茶室就是仰光人的咖啡厅,休闲聚会的好地方。爱喝奶茶的人不容错过,因为口味可以十分接近港式奶茶。

-仰光有一些当地人常去的小茶室,比如ShweWeHtun、ManMyoTaoCafé,独自走进去点一杯茶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因为通常都很多人。你也可以选择LuckySeven这样的连锁茶室。

-或者更摩登点的地方,比如RangoonTeaHouse,装潢十分有格调,但其实无论是茶还是餐食的出品都不过如此。

日光跳水观测员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ly/1703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