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地图 >> 民主与独裁,ldquo流血rdqu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民主究竟是不是一个“好东西”?这个问题引起的大论战已经持续了年,仍未尘埃落定。今天,民主在全球范围内似乎迎来新一轮衰败,对民主政体的悲观论调也越来越流行,盖过了此前对民主普遍看好的声音。在西方发达国家,移民问题正考验着民主的边界;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治理的运行不畅让民主踌躇不前。民主的未来是否危机重重?本书基于扎实的文献功底、大量的历史经验,试图解答上述问题。具体从六个方面展开:从古至今思想史上的民主论战、现代民主如何起源、民主政体如何扩散到全球、民主兴衰的主要原因、怎样理解民主治理的绩效、民主的未来前景如何。借助这本书可以思考:该如何清晰地认识民主?人类的政治生活该往何处去?3.《独裁者手册》(美)布鲁诺·德·梅斯奎塔/(美)阿拉斯泰尔·史密斯著汉唐阳光
江苏文艺出版社-5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据此,很容易明白: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4.《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美)弗朗西斯·福山著理想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是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的最新著作,是其上一卷《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姊妹篇,作者在上一卷里将人类政治秩序的起源一直追溯到前人类时代,概述政治制度的三大组件——国家、法治、(民主)负责制——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叙述的历史截止到法国大革命;本卷接着讲述第一卷遗留的故事,探讨这三大组件在工业革命后的现代世界的发展和互动。在这第二卷中,福山继续以社会如何发展出强大的、非人格化的、负责的政治制度为核心,考察了从法国大革命到阿拉伯之春和当代美国政治的深层功能障碍等事例,描绘了国家、法治与民主负责制这三大制度在世界各地由于发展顺序的不同而有不同结果。他讨论了政治腐败的治理,检视了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不同政治遗产,并大胆估计未来民主如何应对全球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政治瘫痪。5.《论拉美的民主》彼得·H.史密斯著译林出版社-11本书对拉丁美洲自年至今的民主化进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以全面且独特的视角介绍并分析了拉丁美洲国家民主的起源及进化,借助诸多例证性的奇闻逸事、人物评论、方法论说明以及对概念化发展路径的评议,对拉美国家在向民主推进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议题进行了生动阐释。《论拉美的民主》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政治学著作,其对拉丁美洲民主制度所进行的历史和比较视角的解读,为整个拉丁美洲的政治制度研究设定了标杆,作者不仅具有一定历史深度的独特视角,而且在庞杂信息的组织、复杂数据的分析以及语言的组织上,都表现出了一位出色政治学者所具有的研究功力。尽管是一部学术性的研究专著,但读起来绝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它是了解拉丁美洲民主制度不可多得的政治学入门读物。6.《走出中东》周轶君著中信出版集团-8与中东的情缘召唤周轶君回到出发的原点:土耳其、埃及、巴林、利比亚、伊朗、尼泊尔……一站接一站,地覆天翻。尼泊尔改制、伊拉克重建、阿拉伯之春、乌克兰战争、委内瑞拉的阴影、列支敦士登公投、英国女王存废等全球重大变革事件在书中一一展现。身历16个国家,访问位人物后,周轶君由中东落笔,荡至全球各大新闻热点地区,她冒着性骚扰、歧视、甚至汽车炸弹的危险,为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的逆转、混乱与动荡,做了普遍描绘。她以客观、真实、思辨的笔触,记录下每个人在历史转折中的处境、变迁中的笑声与泪影。拉开时间的距离,每一瓢变革的滋味,冷暖自知。7.《缅甸岁月》乔治·奥威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8《缅甸岁月》是乔治·奥威尔第一部具有自传特色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时代巨变背景下,一群小人物变迁动荡的命运。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是主人公佛洛里(一个驻缅英国木材商)的印度朋友维拉斯瓦米医生和贪腐奸诈的缅甸治安官吴波金为争夺进入白人俱乐部的资格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二是佛洛里与白人女孩伊丽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两条线交相穿错,在独立发展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着。殖民统治、种族歧视和身份认同是《缅甸岁月》的三大主题,尤其是在身份认同方面,奥威尔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佛洛里,他深知英国统治毫无意义可言,对帝国主义者宣扬的“白人至上”的种族歧视观念深恶痛绝,可又缺乏足够的坚毅,骨子里的懦弱又让他畏畏缩缩,不敢帮助维拉斯瓦米医生顺利进入白人俱乐部……最终难逃被摧垮、被毁灭的悲剧命运。8.《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艾玛·拉金著三辉图书
中央编译出版社-世纪20年代,乔治·奥威尔曾作为大英帝国的警察在缅甸生活了五年。五年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返回英国递交辞呈,开始了写作生涯。而缅甸则以各种形式在他的书中出现:《缅甸岁月》《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烟室的故事》等等。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在缅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她试图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奥威尔放弃了殖民地生活,转而从事写作?又是什么让缅甸这个地方变得如此贫穷和悲惨?拉金复原了奥威尔这段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经历,并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甸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她带着奥威尔的清醒和观察力,刻画了在殖民幽灵与独裁统治的交缠下,缅甸日常生活的矛盾与荒诞,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希望。9.《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英)班尼迪克?羅哲斯著八旗文化-年,作者班尼迪克?罗哲斯在泰缅边境的收容所遇见了一位缅甸掸族的小男孩。他的父亲在田里耕作时被缅甸国防军射杀,两週后国防军再度重返,不仅杀了他的母亲,也放火烧了全村。男孩被军队强拉作挑夫,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行军三天后,男孩不支倒地。军队以为他死了,把他丢在路边。苏醒后,他靠著香蕉与树皮穿过了森林,逃出了缅甸。遇见作者时,他说:请告诉全世界,对这个军事政权施压,要它不再杀害它的人民。请告诉全世界,不要忘了我们。班尼迪克?罗哲斯决心为缅甸人民发声,写下了这本书。10.《變臉的緬甸》(英)理查·考科特著馬可孛羅文化-9作者理查·考科特曾任《经济学人》东南亚通讯员。不同于坊间描写缅甸的书,多著眼于缅甸的政治、历史、民族和文化,且受限于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变脸的缅甸》试图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将访谈放入历史与政治的脉络中,全景式地述说缅甸的过去与未来。少了翁山苏姬的缅甸,我们还知道些什麽?这个曾经光荣璀璨的南亚强国,在经历殖民统治、军政府独裁、民主改革后,将再度站上世界的舞台,重返往日风华。但在经济发展与民主改革的背后,却有着根深蒂固的族群问题即将爆发。11.《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英)埃德蒙·R.利奇著商务应书馆-5本书是政治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身兼人类学家和英国军官两职的利奇在缅甸北部山区开展的田野工作几乎与“二战”相始终,其间经历战火困扰和资料散失之厄,而此书终成。全书以历史的和动态的视角反思了社会科学中“社群”、“文化”和“仪式”等核心概念,用细致的民族志资料展现出了克钦人(在中国称“景颇”)的政治结构变迁以及与周边人群的互动,融理论之洞见与经验之鲜活于一炉。它不但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必读书目,对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亦深具参考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dt/2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