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地图 >> 原创仰光的故事中谈作者和观者
柒有话说:正走出家门,接到好友的电话问我能不能陪他一起去缅甸看看?我不暇思索地答应了。正好在佛山办一周的摄影根学习培训课,只带着一台莱卡大M从广州直飞缅甸的仰光。
在缅甸忙于商务和应酬,没有去大金塔和佛都,只有一个上午的早餐之前信步到酒店周围街头做个街拍。这对于出门都是带团为主都我来说,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拍摄时间,是莫大都幸福!
几天后回国的途中,二人都觉得疲惫不堪,不约而同地叹一声:“人老了!”。是心老了吧!如今不以参赛得大奖为傲,手中的相机用来说说自己所见的那些人和事情,由此看来,心老了之后,摄影就变得相对简单。
自拍照摄影:老柒(陈峰)于年7月26日
(一)
观看和作者的歧义
摄影:老柒(陈峰)
这张照片凌乱、色彩几乎全无,莱卡大M的表现让我觉得有些太沉着,好比到我这个年纪的摄影师,老了!
我给他看这张照片时,我说我拍张不错的东西,他不动声色地回了两个字:不好。确实,是不好!画面凌乱不堪,没有优美的色彩和指向。我为什么会认为好呢?我反问自己。那段时间工作不顺畅,我想的是如何重新发展的多一些,一前一后两只空中飞翔的鸟代表我们,这个国度中也是画面一样凌乱变化中,寻找到发展的机会。我们二人都深知发展中的国家中自然有无限的商机。
照片背景中的老房子都是百年不曾商业开发过,意味着这里存在着绝大的机会,这里的今天是中国当初,地产商的机会无限!因此我暗自得意和喜欢。
观者和作者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差异,不同语境下的观看得出的结论一定不同,用后现代观点来看,我和他没有对错,不同的理解在于语境。
当时我们都认同一个道理,仰光是黄金之地,理由只有一个,好地段的房子每平方米折合人民币5万也买不到。
摄影:陈峰(老柒)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二)
读者和作者再次歧义
这张我喜欢!
当他看到我拍的印刷厂照片之后,问我这张照片哪儿拍的,他也要去看看。
我又问自己,为什么他喜欢这张呢?
喜欢内容扎实有故事的情节?老头面向小窗口内,等待里面的人递出报纸,也不算是一个有内涵的画面,或许他只是想去这里看看,去拍摄一张或者一组属于他自己喜欢的故事,这张仅仅是他心目中一组或者一张的代表吧。
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并不喜欢照片内容,仅仅喜欢画面的结构中的纵深效果,前后二人的呼应形式等等。或者他什么都不喜欢只是随口说说......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摄影:老柒(陈峰)摄影:老柒(陈峰)
(三)
作者本身也是读者
在尼泊尔看到的是许多人挤在神塔的台阶上晾晒自己的时间,人躺在神台上狗儿躺在地上,文青们感叹,尼泊尔的狗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有修养的好狗。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
动物需要高热量的食物是为了维持生命,当食物来源有限的时候,人和狗就选择懒散和昏昏欲睡地节约能量,倘若狗听到文青说他躺着是享受生活,一定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说,老子是饿的感觉疲乏,给你给我几根骨头啃啃看,你就知道我原本该怎样的生活。
在缅甸街头看到这一群人蹲着时,我立刻按下快门,之后我想起在我孩提时候,蹲着的人也特别的多,这种姿势即为少见,是不是我们摄入的热量增加之后,不需要用蹲着或者坐着来减低消耗呢?观看照片的其他人会不会也这样想呢?总的来说,读者作者都是观者,区别仅仅是作者比读者更早先看到而已。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看到地下的草吗?就是这些草说明这个人生活在这台车上不是一天二天了。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街头许多地方喝水是免费的。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上午仰光的街头能见到托钵乞讨的僧人,他们挨家诵经信徒们会给大米和零钱,我曾经看到住在4楼的老大妈,通过一根绳索绑着一张零钱从阳台徐徐放下;曾经看到一家人把米缸放在门口,让这些僧人自己舀取。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进入市场你会嗅到这个世界最难闻的气味,我这里的几天每天都下着雨,潮湿带来的味道简直让人无法想像。仰光临海,这里物产丰富海鲜颇多。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摄影:老柒(陈峰)
老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