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文史控

发布时间:2023/2/16 11:12:26   点击数:

文/小熊猫

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法西斯,而且还组织了远,两次入缅,与美英等盟国军队并肩作战,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日军,光复了缅甸,取得了辉煌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反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滇缅战场的开辟

日本法西斯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珍珠港得手后立即对美英在西太平洋各军事要地进行闪电攻击,不到一个月,便攻陷关岛、马尼拉、香港、新加坡,然后进军越南、泰国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日军占领缅甸,东可入侵中国大西南,动摇重庆抗日大后方;西可侵犯印度,摧毁盟国在印度的战略基地,进而攻入中东,与德意法西斯汇合;西南还可以控制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取得制海权,从而有效地援助太平洋海战。

对日本来说,缅甸是其东南亚占领区的西侧屏障,占领缅甸,就可以防御盟军从西侧反击,而且可以控制印度洋,取得制海权,一方面直接从海上对印度和中东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则可有效地支援太平洋的海战,甚至可以西进入印度,直下中东,与德军会师。因此,日军在大举南进初期,就把夺取缅甸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

2、艰苦卓绝的滇缅抗战

年2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向缅甸进攻,蒋介石应英国的请求,命国军由滇入缅。而当时英军在缅甸的防御力量极其薄弱,总兵力不到5万。更严重的是英国当时已丧失了对缅甸的制海、制空权。英国军队尽管装备精良,却无心恋战,兵不血刃地方放弃了仰光,弃械逃往同古,然后仓皇北逃。日军占领仰光后,远征军与日军展开了同古保卫战,顽强抗敌12天,歼敌多,给日军迎头痛击。4国军队的侧翼完全暴露,接着日军又加强东线的兵力,发动猛烈攻势,中国军队只得且战且退。

日军先后占领曼德勒、平满纳、仁安芜等地。4月底,攻占腊戍,切断滇缅公路。此后日军乘余威占领缅北重镇密,并以一支部队快速向怒江方向北进,直指怒江西岸。在日军截断中国远征军后路的严重形势下,远只好一部分退入印度,一部分扔下装备穿过野人山回滇。其路途异常险恶艰苦,死伤惨重,10万远征军仅剩4万余人。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遭受挫折,主要原因有:仓促应战、英军消极避战、日军兵员和装备占优、远征军指挥混乱,尤其是中英两国的战略矛盾而未予很好的合作。中英各自在缅的具体利益不尽相同,英方对日本在远东的军事扩张原则上采取消极应付的策略,英国政府是利用中国军队来掩护它的安全撤退,并不希望中英并肩与敌决战,更不是为了保全仰光这个出海口。而中国最高统帅部对英军在缅甸的作战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因而也不愿将主力全部投入第一线。蒋介石向中国远征军指挥官史迪威突出强调了谨慎二字。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缅北、滇西反攻战,中国共投入21个美械师的兵力,连续进攻17个月,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解放缅甸领土,收复滇西失地,彻底打垮了日军,全歼了日军王牌师团,将盘踞滇西、缅北两年多的日军赶出滇缅,赢得了西南战场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的最后胜利,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确保了抗战大后方的安全,同时也为盟军在缅甸全境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配合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

3、滇缅抗战的重大意义

中国远征军的滇缅作战打开了国际援华线,滇缅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把中国抗战分为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两个组成部分。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军队在异邦国土打败侵略者,胜利归国。中国军队先后两次入缅作战,在地形、气候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协作,英勇奋战,不怕牺牲,重创日军,体现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可贵的国际合作精神。有力地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中国远征军的滇缅作战,有力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

中国远征军的滇缅之战构成了盟军反攻作战的重要一环。中国远征军在滇缅的对日反攻作战,与盟军在欧洲战场、非洲战场、苏联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交相辉映,构成了世界范围内对法西斯轴心国的全面反攻。况且中国远征军的入缅反攻作战,早于盟军年夏开始的欧洲大陆反攻战。而远征军年春的第一阶段入缅作战,更是开了盟军对法西斯轴心国进攻作战的先河!

中国远征军的滇缅反攻战是盟军亚洲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一翼,它同盟军在各主要战场的反攻作战遥相呼应,使德日意轴心国在东西方都陷入战略被动。至年7月,于缅北、滇西的日军达10个师团又一个独立混成旅团,这既有利于英军对印度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又大大地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压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wj/248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