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孙立人将军传第十一章第五节

发布时间:2020/10/26 16:29:30   点击数: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年9月16日,华南地区日军正式向国民政府投降,受降仪式在广州市中心的中山堂举行,仪式由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主持,参与观礼的军政高级官长有时任广东省主席的罗卓英、广州市市长陈策、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第十三军军长石觉及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等。日方投降代表为华南派遣军司令官田中久一,整个签字投降、献刀输诚的仪式约为15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公事处理,孙立人才得以抽出时间前往重庆复命,报告参观欧洲战场的情形及迟未述职的缘由。11月9日,孙飞抵重庆,于次日上午10点到上清寺官邸晋谒蒋委员长。蒋介石曾经也兼任过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后来由于国民党内部各种权力斗争,导致蒋不能在名义上高度集权,只得将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交由国民党元老林森来接任,年林森逝世后,蒋得以复任国民政府主席。

蒋介石对于孙立人意外中的英美之行很不高兴,便询问是谁的主意,孙将军答说:“报告委员长,能够一看他们的参谋本部,幕后策划及庙堂胜算的究竟,这是我们驻外武官得不到的资料,机会难得,故大胆应允英美的邀请,同时有电向钧座请示。”

孙将军说得有礼有节,蒋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孙立人事先也已拟好了一份关于欧美考察及与各国军政首长交谈心得的书面报告,他当面将该报告呈送给蒋,在这份报告中孙将军重点指出:德国和日本崩溃之后,苏俄急遽地控制了整个东欧,同时在亚洲也将控制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威胁邻国安全,值得今后注意防范。

孙将军同时对战后英、美、法等国的关系有详尽的分析,他认为英国人自知实力大损,已无法单独与苏俄的扩张政策相对抗,势必与美国联合以共同抗衡苏俄;法国虽然在外交上与苏俄友善,但战后在经济方面则必须仰赖英美的援助,法国经济困难、粮食短缺,朝野人士并无复兴大志,国家也没有建军计划,须要靠美国来维持国防。战后的美国将成为世界强国,对世界和平具有最大的影响力,美国人对待苏俄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主张容忍,对实力不可小觑的苏俄未可轻易挑战;一种是主张给苏俄某些权益,因为苏俄在这次大战中牺牲甚大,应略事补偿;一种是主张一鼓作气乘胜消灭苏俄,他们认为苏联野心勃勃(而且是价值观方面的大敌),可趁其准备未充分前一举灭之,以免除无穷后患。但是孙指出:美国人民生活舒适,经过数载兵戈,大多数人民甚为厌战,要用武力解决苏俄问题,政府必须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社会舆论,否则政府很难获取人民的支持。

关于中国如何应对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孙将军也提出了明确建议:“苏联如欲行世界革命,势必与英美发生正面冲突,因为英国在欧洲必须维持其固有之权利与地位,而美国在远东,亦必须尽其维持和平之职责。就职观察所及,美国朝野似皆欲协助我国,使其成为远东和平之柱石。盖如此,一则可以监视日本,一则可以防制苏联。惟我国目前尚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与整个建国计划。故美国虽欲衷心助我,而苦于无从着手。为今之计,似宜提出整个建国及建军方案,以与美国洽商,庶可按部就班逐一实现,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应该说孙立人将军的建言确实具备了相当的世界眼光,及作为一个军人的非凡的战略眼光,这在一应国军将领中确实是难得可贵的。可惜的是,作为国府元首的蒋介石却不能真正有效地洞察国内外的风云形势,更无法有力地贯彻自己的各种意志,以至于把战后好好的一盘棋下得再臭不过,令一干有识之士伤透了心。

11月中旬,孙立人由重庆返回广州后,又接受了中央社记者的专访,就自己访问欧洲战场的观感,孙将军谈了两条:第一,他觉得英美盟邦的人民,在这次大战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工作热情,而且达到了全民作战与全面作战的境界,他们的胜利不是侥幸得来的;第二,战后的德国虽然团结不乱、社会秩序良好,表现了坚毅的民族品格,但是由于盟军对其严厉管制,加以战争的破坏甚巨,所以五十年内德国很难再有复兴希望。

孙将军告诉记者,他曾参观过一个其中拥有几千官兵的英军营房,那里面虽然只有十几个女工在办理官兵伙食,可是那里却清洁整齐,有条不紊;一位英国中将甚至告诉孙将军,他的包括65岁的老母亲在内的全家人都投身了战时工作。

年2月10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以新一军光荣完成“反攻缅甸”及“打通中印公路”的重大任务,特颁发给新一军及新38师荣誉虎旗各一面,由时为广州行营主任的张发奎上将代为颁授,同时颁发嘉奖令称:“中国驻印军,在缅北之种种成就,使我中华民众对其远征将士,深感殊荣。在世人之心目中,尔等实为我中华民国一真正而英勇之征象也。”

这是智勇兼备的孙立人将军及新一军广大官兵,以无数生命和血汗挣得的最高荣誉,成为华夏史册中浓墨重彩的又一笔。

No.6不忘牺牲袍泽

今日的荣光,既是依靠幸存者们的艰苦奋斗,更是依靠牺牲者的生命换来的。就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孙立人将军也没有忘记祭奠那些为抗战牺牲的袍泽们。

在中印公路通车之际,重庆大公报随军记者吕润德特意到孙立人军长的指挥所去道别,那是在密支那坐落于伊洛瓦底江边的一间木房子里,室内只有将军的那只猎狗陪伴,室外也只有静悄悄的岗哨和滔滔的江水,吕润德问孙将军道:“明天一大早,我即随首批车队回国作沿途采访,您有什么东西要我从昆明带回来的?”孙答:“如果我不去昆明,就请你方便的时候,看看昆明市上还有没有卖冥钞的了,如碰上,就代我买一些回来。”在解释何为“冥钞”时,孙将军说:“并不是我迷信,只是我实在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对为了这场胜利,而战死在外国荒山密林中的那些忠魂的哀思……”说着说着,他已经泪水盈眶。

孙将军对于远征缅甸为国牺牲的忠勇战士,时时怀念在心,为了表达他对这些战死在异域荒山中的忠魂的哀思,为了让这些用血肉之躯筑成中印公路的英雄们有个永久的安葬之所,他曾于年4月在雷多河东岸,专门设立了一座“燕南营”公墓,埋葬当时所能找到的多名官兵的忠骨。年4月,缅北战事告捷后,孙将军又选择腊戍东北十五公里的滇缅公路东侧,南育河的源头,热水湖的北侧,高黎贡山南脉的南麓,依照缅甸佛塔的式样,兴建了一座新一军“忠灵塔”,其中集厝了多名官兵的忠骸。

新一军驻防在密支那,部队集结整装正待回国时,孙将军又一次精心选择了密支那近郊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专门建筑了一座巍伟的“精忠堡垒”,以用做埋葬历次战役阵亡官兵忠骸的公墓。孙将军通令所属各部队,以连为单位,每连选派精干士兵二到三人,并指派专人负责率领,前往胡康河谷及孟拱河谷各战场,连同密支那、八莫、南坎高地等激战之地,将那些为国牺牲、葬身异域的官兵骨骸收集运到密支那,集中安葬在“精忠堡垒”里面。阵亡将士姓名,刻在两块长一丈二、宽四尺的钢版上,镶嵌在“精忠堡垒”两侧,堡垒正面题“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选派年老、残、障士兵二十余人看守公墓,征得地方政府同意,购买部分耕地,由看守公墓的士兵们自耕为生;并派员负责管理,按月发给薪津及生活费用,期望能够维持长久。

当孙将军于7月间班师回国临去的时候,仍不忘叮咛嘱咐附近一带的侨胞,要他们对当地的阵亡将士公墓,随时留心保护,以慰忠烈于地下。然而到了年,“中国内地河山变色,我政府与缅甸断绝邦交,留守密支那看守公墓人员,补给中断,无法生存,大部分流离失所,而公墓也就此破败下去。将来一定要将这座公墓重整,以示永怀。”

广州受降任务完成后,孙立人将军心中最惦念的还是那些曾经跟随他出国远征、魂断异国的战友们。为了崇德报功,使英烈们的忠勇事迹光耀人间,孙将军决定要在广州为新一军阵亡将士们再行修建一座公墓,以便于国人凭吊英烈。为了选择墓地,孙曾乘坐飞机在广州上空观察三次,并亲自登上马头岗视察,尔后才选定在广州市郊的白云山下的马头岗阳作为墓地,整个墓地约10公顷。

孙立人亲自为公墓设计图样,又邀请了清华校友过元熙建筑师负责总体设计,并征集了日俘人修筑墓基,孙将军明白地告诉日俘们说:“你们让我们流血,我要罚你们做工流汗。”这些日俘都很顺服,工作认真勤恳,终于在四个月后完成了墓基工作。公墓背靠一座圆锥形小山,名叫“瘦狗岭”,小山前公墓大门后就是一座青色的大理石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由孙将军亲自撰写的“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14个大字,碑顶安装了两翼长达十英尺、高八英尺、重达一吨半的铜鹰雕刻,它是由1余公斤废旧弹壳铸成的。这个大蓝鹰是新一军的标志,其振翅高飞、栩栩如生的造型,代表了新一军的昂扬斗志;纪念碑旁还树立着四根直插云天的大柱,四面看去都是代表胜利的“V”字形,代表着新一军的“义、勇、忠、诚”军训。

从年11月5日开始兴建,到年9月6日,历时十个月公墓才正式落成。9月6日这一天孙立人将军亲自主持了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追悼公祭典礼,在报告筹建公墓经过时,孙将军以伤感的语调说道:“我站在墓前,遥望西南,十分怀念那些印缅阵亡的袍泽。他们的英容雄姿,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时时在怀念他们,我永远在哀悼他们。”在典成奏哀乐时,三头从缅甸带来的大象,突然大吼三声,好像有所同感,为会场增添了哀戚的氛围。

在公墓石碑上孙立人将军还专门题写了挽联一副,以表达自己永恒的追思:

立马望南方,故垒迷离,每怀野火残烽,战血长随伊水碧;

提师归故国,疮痍满目,忍看孤儿寡妇,忧思独共白云深。

纪念碑落成时,孙将军还特意站在碑前留影。纪念碑的费用,完全是新一军全体官兵自愿捐献凑足的,没有动用国家一分钱。碑前左右两边是两个人工湖,人工湖再向前的两侧准备修建一些建筑物,包括战史陈列室、贵宾接待室,以及将来留守公墓人员的房舍;其余地方则规划为花园、树木等。登上小山坡俯瞰公墓全景,确乎壮观,此后这一公墓就与黄花岗一起成为广州名胜地区。

遗憾的是,由于政治原因,后来新一军公墓就如新一军的名誉一般,在大陆的文革浩劫中被严重损毁,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像这些物证一样,都注定了是需要修复的。

No.7当世文天祥

在反攻缅甸期间,每当风雨之夜只身处在营幕中,孙立人就会想念自己的老同学、老搭档齐学启将军。回想到少年时两个人在清华园一同打篮球的欢乐、青年留学美国时的豪情壮志以及壮年在军中练兵作战的种种情景,孙将军就会常常彻夜难眠。

凯旋归来思旧侣,杯酒交错少一人。如今抗战胜利了,可是孙立人到此时还是不晓得齐学启的下落和生死,他忍不住潸然泪下,不能自已。此前,随着美军攻入菲律宾,曾有一个喜讯传来,说是美军所解放的战俘中就有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将军,还说他和蒋介石当年的澳大利亚籍顾问端纳关在一起。这一消息曾使节节胜利的新一军官兵倍加喜悦,他们奔走相告,都说这是“吉人自有天相”!

到了抗战胜利后的年9月14日,一个惊天噩耗从报纸上传来——大公报记者黎秀石从仰光发来一则专电,报道了《齐学启将军拒敌诱降被刺死》的详细经过:

(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齐学启将军率领着满载伤病袍泽的竹筏,顺流而下时,遭到日寇骑兵狙击,齐将军率众应战,身中四弹,失去知觉,不幸被俘。

日军从齐将军所佩的符号,知道他是将官,就为他裹伤抢救。齐将军苏醒过来,发觉身陷敌营,拒绝换药进食,以求速死。日寇无奈,又将齐将军押送荷马林旅团部,齐将军大义凛然,厉声斥责敌酋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速毙我,勿多言!”猛夺刺刀自戕,敌酋左右慌忙夺下佩刀,日军旅团长见状,下座表示敬意。多方劝降,均遭将军怒斥。日寇无计可施,遂将齐将军押送仰光战俘营。

这时,汪精卫伪政府欲罗致国军高级将领组织伪军,汪伪政府军事委员会派叶蓬等一行赴仰光,威逼利诱,同样遭到齐将军的严厉斥责。汪伪政府最后仅求齐将军赴南京一行,即可释放,但均为齐将军严辞拒绝。

囚禁三年期中,数度迁易囚所。当时战俘所居住的地方,都是自建的草棚,每日劳动,出力流汗,而饮食粗粝不堪,并受无端殴打凌辱,齐将军均能怡然处之,大有文天祥的“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气概。齐将军常在夜间,为同囚盟军官兵讲授数理课程,还以国语、英文向难友晓谕中国抗战必胜、世界反法西斯必胜的道理。同囚数百盟军,莫不为之动容,以当世贤哲敬之。甚至连日寇也凛其气节,不敢坚持迫降。

同囚难友中有国军第五军被俘排长蔡宗夫及列兵章吉祥等人,因通晓日语,曾将我方军事机密告诉敌人,以取得日方欢心,并协助日寇劝降,受到齐将军厉言申斥,他们怀恨在心。当日寇败相已露,胜利在望前夕,蔡宗夫和章吉祥唯恐齐将军将来归国,会揭发其卖国行径,在三十四年三月九日夜乘齐将军如厕时,以暗藏之剪刀,猛刺齐将军腰腹,狱中有位英国上校医官,曾找来一些药品,要来为他诊治,但被日寇制止。因为天热流汗,伤口发炎,三月十三日,齐将军头部又受到叛徒猛烈一击,倒卧于仰光俘虏营的楼梯上,他就在盟国战俘的悲痛和默祷下壮烈成仁了,得年四十有四。

正在将信将疑之中,与齐副师长一同被俘的新38师副营长蒋永晖自仰光战俘营释放归来,他向孙立人报告了齐副师长被叛徒章吉祥等人刺杀的详情,最终证实了上述的新闻报道。

据当时同样被扣押在战俘营的美国人约翰·博伊德透露:“他是战俘营所有各国战俘的灵魂人物,日本人要齐将军签署一个保证今后不越狱,同时企图要他在电台上做叛国宣传。齐将军平静而断然地拒绝了。后来有人来威胁他,长时间不给他食物,最后甚至断水。面对这一切,齐将军一直保持平静和自信。”日军劝降失败后,汪伪政权又派员来劝降,又是安排洗澡又是一番上等款待,但说到正题时,“将军淡淡地拒绝了,拒绝之前,将军很客气地说感谢他们的来访和这些酒菜。这时那些来访者挂在脸上的微笑变成了愤怒,将军脸上轻蔑的笑容表明他在观赏这场闹剧中得到很大的享受。从那以后,将军被重新单独监禁并遭受到无数次毒刑拷打。”齐学启将军的妹妹齐新,后来曾数次提及她所见过的一件哥哥当年的囚服,“上面血迹斑斑,他在狱中的遭遇,可想而知。”

对于齐将军的不幸遭遇,孙将军极为痛心疾首,立即责成谍报队长王文邦侦察蔡宗夫、章吉祥的行踪,后来探知两人已从仰光逃回昆明。当时孙立人正在重庆,接到贾幼慧副军长的报告后,他立即点请昆明防卫司令部将蔡、章二人缉捕,送交军法总监部审讯,二人供认属实,遂以通敌叛国及刺杀高级长官罪行,被依法判处死刑,于年12月13日在重庆土桥刑场枪决。

早在9月间得知凶讯后,孙立人就派人前往仰光去搜寻齐将军的忠骸,并洽请时为英军第十四军团长的斯利姆将军协助,派飞机运回长沙。同时,孙又呈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中将军衔,入祀忠烈祠,并优恤其遗族(英年早逝的齐将军没有子嗣,只有四个妹妹,长妹齐家将儿子钱其澄过继给哥哥,改名齐仁昌)。

长沙岳麓山下,有孙将军所仰慕的湘籍英杰蔡锷、黄兴的坟墓,孙便派出专人在两位先贤的墓旁,为齐学启将军营建墓地。待到安葬之日,孙立人将军又专程飞到长沙执绋送葬,亲自主持祭礼。在灵堂正中,悬挂着一幅孙将军的挽联,以表达齐、孙两个人生死不渝的友情:

九载同窗,同笔砚,同起居,情逾手足,彪勋震异域,威名憾寰宇,君酬壮志,功垂青史,湘水湘云存浩气;

十年共事,共生死,共患难,倚若股肱,杀身惊天地,成功泣鬼神,我迎忠骸,泪洒红叶,秋风秋雨悼忠魂。

整个祭奠活动分外悲戚,当着众人的面,孙将军竭力抑制着自己的情绪,直到活动结束退入休息室后,他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

齐将军以个人的生命坚守住了民族气节,为国家赢得了无上尊严,这种精神就是昔日文天祥(号文山)浩然正气的再世重光(文天祥在元大都被囚也是三年),所以当时的著名教育家、文学家顾毓教授,赋诗悼念齐将军时写道:

缅北功偕班定远,仁安羌外战云酣。

旌旗蔽日千军拥,风雨同舟一渡难。

自是精忠追武穆,长留正气继文山。

仰光雾拨天重见,大节昭然泪血斑。

周明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wj/192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