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天气 >> 中国东盟记者团走进缅甸胞波情谊源远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双方在经济、政治、人文等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积极成果。10月23-26日,记者跟随中国-东盟记者团来到了仰光,就中缅经济、教育及媒体合作情况与中国企业代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缅甸分公司、中国赴缅甸交换学生代表以及缅甸密祖玛媒体集团进行了交流。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属地化建设
作为海外建设的排头兵,中国交建一直坚持以国家形象为核心,以国家的外交利益为重,积极融入缅甸社会生活,加强经营团队和施工团队的属地化建设。“项目高峰期,中国雇员70人,本地雇员名,属地化程度近九成”中国路桥缅甸公司工程部经理施超介绍到。而且部分员工的工龄已超过20年。
中国港湾缅甸公司党支部书记杜景介绍到,公司定期组织本地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从前期市场调研和开发,到后期实地勘测和施工。大量当地员工在多种岗位上学习轮训,并到项目建设的各个岗位进行锻炼。公司也会定期选派优秀缅籍员工到中国参加企业培训、观摩,进行业务学习与交流。
施超也表示,“缅甸工人能吃苦,但是技术性不强。通过国内管理人员+工班长的培训机制,手把手传授技术。现在很多当地员工在技术上有了提升,能够独当一面。”
加强人才交流实地感受风土人情
近年来,中缅教育合作不断升级,中缅互派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据悉,年使馆收到报名申请中方奖学金的缅甸学生人数比前年增长了近4倍。同时,中国赴缅留学生人数居留缅学生总数第一位。
戴思颖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缅甸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几个月前,她作为交换生来到仰光大学。“在国内有介绍缅甸情况以及与跨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来到缅甸后,可以切实感受缅甸的风土人情,对于加深对缅甸的了解有很大的帮助。”她对记者说到。
“在国内学到的知识较为抽象,来到缅甸后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这里的人文风情”,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缅甸语专业的郝雪妮对记者说到。“同时,来到缅甸交换对提高语言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她补充到。
正如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10月23日接受中国-东盟记者团采访时提到的,要推动中缅经济走廊的发展,推动中缅关系发展,就需要熟悉缅甸情况,有语言基础的人才。加强两国人才交流,可以使中国学生更加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缅甸,从而推进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铸就媒体沟通桥梁共迎时代挑战
在10月24日举行的中缅媒体座谈会上,密祖玛媒体集团代表AyeThetHlaing表示,中缅媒体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同时他表示,目前,缅甸民众大多通过手机获取新闻。顺应发展趋势,密祖玛媒体集团进行数字媒体以及多媒体平台建设。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希望中缅媒体在技术方面加强交流。
本次中国记者团东盟行是配合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的重要活动。同时,也是为迎接中缅建交70周年所做的热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