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缅甸那些事十一敏同变法

发布时间:2019/8/5 18:30:03   点击数:

古今分界线

05

敏同变法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缅甸在两次英缅战争中遭到失败,丧失了全部出海口,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沦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雍籍牙王朝仅统治着缅甸的半壁江山,税收大减,国力日衰,缅甸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和政权危机。

年2月,敏同王登上王位。缅甸在对英战争中两次失败的冷酷事实,割地、赔款的屈辱与痛苦,迫使缅甸上层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正视现实,承认英国的强大和缅甸的落后。在弟弟加囊亲王的协助下,敏同王尝试在国内实行多方面的改革。

在对外关系方面,敏同力图打破缅甸的封闭状态,与当时先进的西方国家建立关系,开始主动地向西方学习。年,敏同任命大臣金蕴敏纪为“缅甸国王外交全权大臣”,率领使团赴欧,以便直接与英国取得密切联系,并和欧洲其他国家取得联系。

但是,金蕴敏纪的使团在伦敦受到了冷遇,并没有获得英国政府的承认,使团也没有完成与法国以及意大利建交的任务。不过,金蕴敏纪相对系统地考察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行政、司法、军队、财政、教育、邮电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成为缅甸第一个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高级官员,这也使得他茅塞顿开。年,敏同王在此派遣金蕴敏纪出使英、法、意三国,主要目的是取得三国政府特别是英国政府对缅甸的承认,并获得缅甸需要的武器。但是,此时英帝国主义已经将缅甸视为囊中之物,采取了封锁缅甸的政策。金蕴敏纪此行虽然密切了缅法关系,但在其他方面没有取得成功。由于英国的阻挠,敏同王力图使缅甸摆脱封闭和孤立的政策遭到失败。年,敏同王又派出使团前往波斯,企图通过波斯与俄国建立直接的联系。但是,当时的沙皇俄国并不愿因为缅甸而与英国发生冲突,缅俄之间始终没有建立起官方的联系。

在教育和科技方面,敏同王和加囊亲王也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在年-年间,他们派出70多名贵族子弟,去英、法、意以及印度学习。

年访问曼德勒的法国使团回国时,加囊亲王的子侄就有三人随同去法国留学。年,基督教传教士麦克思在曼德勒建立教会学校,敏同让自己的儿子入校学英语。到年,从欧洲和印度回国的留学生中,有一些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兵种的军官,如铸铜大臣吴瑞顶、玻璃大臣吴潘、冶铸助理大臣貌谬、马军统领吴昂等。敏同还聘用了一些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作为缅甸军队中的顾问。这一幕,与清末的中国何其相似也,真是应了那句话“幸福的国家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国度都是同样的不幸”。敏同还引进了西方的电报技术。年,缅甸政府派遣留学生到仰光和加尔各答学习电报架设和收发技术,在上缅甸以曼德勒为中心建立电报网,北通八莫,南到第悦茂,并发明了缅文的摩尔斯电码。年,曼德勒与仰光建立了电报通讯联系。

军事上的改革主要针对武器装备的革新而开展。一方面,他们积极筹划从国外购买先进的武器;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内开设小型兵工厂,自己制造武器。年,由加囊亲王负责兴建的4座兵工厂投入生产,每月能生产小炮15门以上,大炮8门以上,能制造引信和雷管,还能把老式枪炮改装成新式后膛枪。

政治体制上,敏同试图改革从蒲甘王朝以来在缅甸盛行了多年的封建食邑制度,实行官员的薪俸制。年,敏同王在一部分税收官员中试行薪俸制。年,发行铸币后,改革进程加快。从年开始,较为全面地在上缅甸试行官员薪俸制。与此同时,敏同王进行了税收制度方面的改革。年,他下令同意税收,实行塔塔梅达税即户口税,每户每年纳银一缅两。但是,敏同并没有取消农民原有的封建义务,这实际上加重了缅甸农民的负担。敏同在司法制度上也进行了若干改革,目的是限制封建领主的特权,加强中央政权的权利。但是,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一些地方引起了混乱。年以后,敏同又恢复地方官员的司法权。

敏同王主导的改革活动,是缅甸有史以来涉及领域最多,涉及人数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对于这次改革,清末的中国云南官员王芝在向《海客日谭》中就提到“铸炮织造所在曼德勒小名山,而机器皆购于英吉利,费卢比10万有奇”。

敏同王在上缅甸的改革,主要是年到年间进行的。随着年,敏贡、敏孔登王子发动叛乱,上缅甸形势急转直下,改革基本上陷于停顿,后来实际不了了之,以失败告终。

导致敏同王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王室内部争夺王位而引起的叛乱。敏同自登基以来,就任命效忠于自己的加囊亲王为王储,对他极为信任。加囊即为王弟,又是王储,位高权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这就引起了失去王位继承权的诸王子的不满。年6月18日(6.18不应该是打折的狂欢日吗?怎么成了血流成河的杀人夜啊!)敏贡、敏孔登王子发动叛乱,率兵冲进王宫,杀死加囊亲王和另外一些大臣。敏同王因不在宫中而幸免于难,他闻讯后,调动军队镇压叛乱,敏贡和敏孔登王子乘轮船逃往英属缅甸。改革主将加囊的死去,使得上层统治集团进一步分裂,敏同王的统治地位更加虚弱,正如缅甸俗语所说的“船到江心断了桨”,国内的改革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实际上是半途而废。

但敏同变法的失败,还有其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第一,这次改革基本上没有从根本上触及缅甸传统的封建制度。专制王权、阿赫木旦制度、谬都纪制度、王室对外贸易的垄断,都原封不动地保存。第二,改革缺乏必要的准备,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全面的部署。敏同王的改革更多是为了应付年初他登位后所面临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而不是经过一定时期酝酿的、有较长时期思想准备的改革运动。第三,改革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也缺乏社会基础。第四,在敏同改革时期,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第五,第二次英缅战争战争后,缅甸只剩下半壁江山,当时缅甸实际上已完全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英国殖民者不会允许缅甸政府与别的西方列强建立密切关系,也不会允许缅王统治的上缅甸变得独立、富强。正是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敏同王的变法不可能取得成功。

喜欢就点个赞吧!

未完待续

作者有话说

这就是一个缅甸历史的快进版,如果能耐下性子读完,我相信,还是能有收获的,我认真的写,也希望你和你们认真的看。。。么么哒

农村纯包工头

喜欢就点个赞吧









































白癜风研讨会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tq/1719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