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影响我人生的清华体育丨高冀生我的射击与设

发布时间:2021/7/22 15:44:08   点击数:
治白癜风中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0275.html

高冀生,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深教授,曾获评清华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其60幅钢笔速写作品被国博收藏。

三枪三中30环,与射击结缘

年—年,我曾是清华射击队的队员。训练项目是军用手枪,成绩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我还通过了射击运动国家三级裁判员的考核。我是怎么参加射击队的?其实很偶然。那是年的夏天,共青团组织各高校学生代表,乘坐军用登陆艇,从塘沽港出发开赴山东长山列岛进行军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军事知识和步兵基本科目的操练。

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大学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代表(共12人)在长山岛海滨军训时,与指导军训的现役海军排长合影。后排右3为高冀生,当时年仅21岁。

军训中,重要的科目是步枪射击训练。按照实战要求,同学们要冒着酷暑,迎着烈日,在简易土石堆起的靶台上垫着砖头,伏地练瞄准、学射击的要领与动作。一趴就是1-2个小时。由于清华的同学训练认真、刻苦,多次得到各级教官的好评。当时当地驻军司令员是陈昌奉将军,据说他曾是红军时代毛主席的警卫员。当他了解到同学们射击情况后,很高兴,特意批示给每位参加军训的学员各发三颗子弹,进行一次实弹射击演练,以圆满总结这次军训活动。当时全团有上千名学员,实弹射击的成绩很突出:竟然有29名学员,三枪、三中、30环。我就名列其中。同学们纷纷对我表示祝贺,并问我,从未摸过枪的人,为何能有这么好的成绩?我说,虽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功夫是练出来的,功到自然成”——我撸起衣袖给他们看,肘部被靶台沙石磨破的血痂依然还在。

在长山岛军训练习步枪射击时,由沙石堆起的简易靶台清晰可见。

持枪者是高冀生,助导者是于振生。

随军记者所拍摄的珍贵照片记录了当年的现场环境与射手的衣着姿态。(左:高冀生、右:于振生)

全团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惊动了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据说他亲自指示,要在长山岛军训后把这29名学员全部调到北京,再继续进行更专业的集训。按照要求,我们这29名学员如期来到北京西郊靶场。国家射击队的领导根据各学员的体能情况进行了分组。我因身材不高,但眼睛有神,被分配到军用手枪班,加入到国家手枪射击队的集训中。主教练是张宏,他是当时手枪射击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由此,我开始了正规的射击训练。上级有个要求,目标是要为年的全国运动会培养优秀运动员。在国家队的高水准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我和同伴们的训练成绩直线上升。我的军用手枪射击很快就达到了一级运动员的水平。教练鼓励我说,“可以冲击运动健将了”。这时集训队的领导有意要留我进入国家队,脱产集中长期训练。当年履行调动程序的会议,是在清华明斋召开的,也通知我去参加了。会上,体委领导向清华说明意图后,首先让我表态,我满腔热情地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协商过程中,建筑系领导代表学校表态说,“学校已经决定,提前安排高冀生留校工作了”,体委领导了解到这个具体情况后,也没坚持非要调我去脱产集训,但仍建议我在学校继续保持训练,以备选全运会。由此,在国家队短期集训后,我就正式参加到清华大学射击队的业余训练中,成为了清华第一批军用手枪射击运动员。当时指导我的是路学铭教练,他年轻有为、身兼两职——既是射击队的教练,又是女子足球队的教练。路教练指导训练的任务很重,但每到射击现场指导我时,都是非常认真、一丝不苟,我受益良多。当时清华靶场的位置就在现在的西北校门外,圆明园东南角围墙里。当年圆明园的这个角落没有围墙,只是一片荒地,朝向清华的外操场,一条小路之隔就是学校摩托车队的训练场地。后来圆明园修围墙,把清华这个小靶场的用地又圈回去了。这个小靶场十分简陋,是当年射击队员们自己动手,一锹一铲挖出来的。我们用挖靶壕的土堆起了靶墙,但一下雨就会滑坡,还要再修补。就是这样的简易靶场却培养出若干名优秀射手,取得过若干次冠、亚军,获得过多次金奖、银奖。

年冬,下午课后,清华射击队队员唱着歌,雄赳赳地整队去西北校门外的靶场训练。前排右1跨手枪的是高冀生。

我在射击队的训练,一直持续到毕业前夕。毕业留校任教后,我还与射击队其他成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往。每年校庆,我们新老队员还常有聚会。年,在队长羡艳阳的积极组织下,曾任清华设计院副院长的老队员戴德慈尽地主之谊,精心的准备与安排使得返校的老队员们充分享受聚会的美好,畅享回忆。

年校庆,清华射击队老队员返校聚会。前排右1为队长羡艳阳、右2高冀生、右3马萤、右4李良娆、后三位的年龄均已超过八旬。

年,新老队员们在清华射击场实弹射击交流。本人那年已满79岁。时隔58年重操旧业,用现代新式手枪射击,10发10中67环,很幸运,无一脱靶。被王义夫总教练夸奖说:“基本功不错!”我很高兴。

年,射击队新老队员联欢,切磋技艺。高冀生尝试新式手枪,时年79岁。

小靶纸上是高冀生手枪射击的成绩,10发10中67环,无一脱靶。大靶纸上是返校老队员们的签名留念。

年,在清华射击场打靶后与王义夫总教练、王丽芳学友交谈、合影留念。

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了50年

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这是清华大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号召之一。我承诺了,我争取了。现今我虽已退休,但仍能活跃在讲台上,到今年,我已整整工作了60年。我激动,我感动,我要感谢清华大学德智体全面的培养,更要感谢清华的体育,一直伴随着我一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我是年考进清华建筑系的。那时每天下午4:30,全校的各处高音喇叭会同时响起“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从校园的四面八方涌向西大操场。有跑步的,有打球的,还有跳高、跳远的,人潮涌动,情景十分壮观。我们建筑系建一班男生,每周还要在体委韩学迢同学带领下长跑到颐和园,往返近万米。夏天一定会去颐和园横渡昆明湖,从东岸下水游到西堤,在玉带桥下晒太阳,在碧水蓝天下戏水,无比畅快,至今难忘。年,我被选进了建筑系的体育代表队,成为4x米接力赛的主力队员。其他三位是韩学迢(后任天津设计院院长)、韩云加(后任解放军某设计院总建筑师)、刘永梁(后任炎黄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在校的六年,我们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为日后繁重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让我受益终生。

年建筑系的4x米接力代表队。左起:刘永梁、韩云嘉、韩学迢、高冀生,现年龄均已超过80岁。

当年每天运动后要洗澡,大家都挤到西区老体育馆一楼的公共浴室里,人多地方小,一般都要三四个人共用一个喷头,也有另一番乐趣。有爱唱歌的同学还专门到浴室中来练嗓子。同学们边洗边闹,有说有唱,十分热闹,有时甚至还会形成浴室大合唱。说到洗澡,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报告会,要求全体一年级新生参加。报告人是体育教研室主任马约翰教授,他讲座的题目是“如何洗澡”。当时很不理解,逗得大家笑哈哈。马老讲,洗澡要有程序,入浴后,最好是先用热水冲,后用冷水冲,每次约1-2分钟,反复三次,之后再用肥皂洗浴。这样既可洗净汗水,还可刺激皮下血液加速流通,有利于保健。多年来,我结合自身情况,参照马老讲的要领,坚持实践。现在虽已年越八旬,凉水洗澡有些困难,但还保持着早晚一定用冷水洗脸的好习惯。充分享受这种既保洁又保健的愉悦与收获。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学习成绩,使我获得了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毕业典礼后,我还受到蒋南翔校长的接见。全校优秀毕业生共有30余人,在工字厅的座谈会上,蒋校长点名问我“你是怎么做到又红又专的”。我回答“中午不睡觉、周末不回家”,全场都笑了。其实我是想说“要统筹时间,力争做好各项工作”。蒋校长听后也笑了,只说了“好、好、好”。我体会这是对我们的鼓励,要继续努力。会后,蒋校长与到会的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蒋南翔校长接见年全校获金质奖章的优秀毕业生。(翻拍于年)2排中是时任校领导的蒋南翔、艾知生、张慕津,2排右4为高冀生。

年毕业典礼,建一班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2排是校领导,左1是蒋南翔校长,右1是梁思成系主任。前排右4为高冀生。

自留校任教至今,在60年的工作中,我不忘初心,坚持“双肩挑”。、年,两次评为清华大学校级积极分子,全校通报表扬。、年,两次评为建筑系先进工作者,发给奖状。年,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班主任,颁发优秀学生政治工作干部证书。年,评为清华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颁发奖状、奖品。年,评为建筑系先进工作者,颁发奖状。年,清华大学0.2%教职工,升级奖励,被提升一级工资。年—年,除担任教学任务外,我同时还担任了学校基本建设处处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以及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委员会常务委员。工作十分繁忙,除了辛苦受累外,有时还要挨骂、受气,甚至经历过挨打、流血的事情,但在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为学校征到了亩地,建成了27万平米的校园建筑,保证了学校“七五”建设计划顺利完成。回顾这段经历时,我深感欣慰,真正体会到作为清华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教学科研的主战场上,半个世纪以来,我亲自主持规划了大学49所,设计图书馆43座以及其他建设任务,共逾项,分布在50多个城市。—年,参加规划、设计、建造的清华图书馆第三期新馆获得国家级金奖;年,亲自主持设计的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获国家级银奖;年,我和刘鸿滨教授指导两名毕业班学生参加国际设计竞赛,获第一名,得世界级金奖;其他还有优秀设计奖、邵逸夫工程一等奖等多项鼓励。

年,高冀生亲自主持设计的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遵循绿色设计原则,获国家级银奖。

年,我应邀参加“21世纪低造价住宅”竞赛。这是一项多学科、新技术的综合性国际竞赛。中国只邀请了清华、同济参加。我亲自做方案,融合了清华有关学科专业的新技术,指导两名学生,共同跨界完成任务。经过了七国专家的投票评选,“清华大学的方案解决了农民走向城市的大问题”,此方案荣登第一名、获金奖。我和学生柯瑾,在中国环保部聂梅生司长陪同下,专程飞赴美国曼哈顿21俱乐部,出席庆典,接受颁奖。

年,参加国际竞赛获金奖、第一名。在美国曼哈顿21俱乐部,清华大学师生登台领奖。右为高冀生。

清华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与认识,清华体育的教育及丰富的课外活动锻炼了学生的体质、意志与毅力,使学生养成了坚持刻苦历练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伴随我的一生,支持了我为祖国工作超过了60年。

仅年,我应邀登台做各类专题讲座共有14次,讲稿均由自己做ppt文件,图文并茂,每讲约3—4小时,中间不休息。这也算是我毕业60年后,给学校交上的一份基本健康的答卷吧。我切身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良好健康的体魄是取得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愿与年轻的同学们共勉、共享。

体育助我人生,跨界也有能量

教学的基本功是职业需要。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在各行各业,都是这个道理。射击队的训练,除了锻炼了我手头的功夫,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口头的功夫,表达的能力;笔头的功夫,写作宣传、总结写文章的能力;人缘的功夫,诚信待人,善于合作,团结高低班不同枪种的新老队员的能力。这对我离队后,从事漫长的党政工团各种工作都是受益无穷的。

技不压身,越多越好,跨界能力也有用。年我大学二年级时,参加过学校摩托车训练班,学会了驾驶,并很快考下了非职业驾照。在—年,由于工作需要,经常需要晚间出车,协助学校的职业司机,为学校往北京市委传送文件。也正是有此机会,我能经常体验城市交通,掌握了大量感性的交通规则与城市规划的实践知识,这又对日后我做城市交通专业规划有极大的帮助。

此图是年,高冀生学摩托车时的照片

年,我加入清华射击队,持续进行手枪训练。在路学铭教练的指导下,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手眼协调反应能力与肢体稳定综合平衡能力。结合自身条件,后来我研究出在持枪手臂有规律的微动中,适时抓住击发时机,完成射击动作的技法。这一技法,使得我后来一路打出了不少好成绩。手眼配合能力得到训练,还有力地支持了我在专业中进行所需要的徒手绘图,并使我养成了对复杂事物精准观察的认知习惯。在后来数十年的专业建筑规划中,这些能力在徒手策划构想、手绘创意草图、现场速写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挥。真可谓,体育助我人生,跨界能量也大有可为。由于我坚持徒手练功,数十年来,在国内外现场,随机速写、记录、表述的各种手绘建筑图画积累起来,已有近千张。

至3年的速写本(左),至年的速写画册(右),时间跨度60多年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领导专程来清华邀请我举办大型个人画展,题目是“高冀生钢笔建筑速写画展”。在平米的南3展厅,共展出我的建筑速写幅。到场观众十分踊跃,画作深受欢迎。为满足观众的要求,原定的3周展期延长到6周。展后,国家博物馆从展品中选择了60幅(其中包括清华校景6幅)正式收藏,并授予我国家收藏证书。

年1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高冀生钢笔建筑速写画展

年1月16日,画展开幕式,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出席并讲话

感谢恩师吴良镛院士为展会题字

中国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向高冀生颁发国博收藏60幅画作的证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平米的南3展厅中设计的观众留影墙

年,国家博物馆全部展出的幅画作收于《高冀生钢笔建筑速写画集》

年,为了解析为何画,如何画,高冀生执笔出版了教材

《清华二校门》高冀生.11.9画,国博收藏

《日本东京大手町》高冀生年画,国博收藏

《埃及开罗清真寺》高冀生2年画,国博收藏

我80岁过后,还参加过学校老干处组织的自费旅游。行程中,边走边画,竟又收获数十幅异国建筑速写。作画时腿脚尚灵便,手眼尚能稳定配合,这些都还要归功于当年的体育锻炼及手枪训练的成果。我要再次感谢清华、感谢清华射击队!我怀念清华射击队那生龙活虎的日日夜夜!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一角》.3.2

《仰光大金塔》.11.7

过硬的功夫都是练出来的

体育日以继夜地重复练功,确实枯燥,但坚持了,成功就在其后。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体会。持续苦练基本功,这也是各行各业的需要。我体会:1.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勤做舟”,坚持练功,功到自然成;向谁学?向老师学、向能者学、向社会学,要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吾师”。我的专业是建筑学,有很多知识都来自生活、来自社会。要重视、理解和探索;怎麽学?首先要虚心,要勤奋,还要善于动脑筋、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百炼才能成钢。记得我的画展在国博开幕的当晚,就有位老同学打电话问我“你何时学的绘画“,我回答说“天天都在学”。事实就是如此!2.本人前半生教建筑设计,后半生重点研究园区规划与设计,都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现在重点研究的园区规划建设,就是前期策划、规划创意、建筑设计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3.建立新学科,都是要“干中学、边干边学”就是习主席讲的“要在长知识、长见识上,下功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一生都要重视、培养和适应。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前文谈到了体育培养了我的意志力。射击项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关键时刻,该出手时要出手。在工作中,我则应用为需要出手时,就能拿得出手。篇幅所限,此处仅举一例:年,我们受外交部委托,设计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方案完成后,送到布拉格去汇报。当时国内刚时兴做模型,我就特意做了模型带去了。没想到,在第一次向捷克官方正式汇报时,捷方提出要看效果图。我紧急回使馆借到大使儿子的玩具水彩,连夜徒手绘制大幅彩色速写效果图,于次日开会呈上。捷方专家刮目相看,喜形于色,纷纷起立与我握手并热情地说“祝你成功”“再次祝你成功”,会场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关键时刻,要用行动为清华长脸、为国人争光!多年后,外交部基建处李处长退休时亲自来清华,送还我原图并重讲当年为国争光的故事,完璧归赵,令人十分感动。

.2.12,应捷方要求,高冀生借用中国驻捷大使小孩的玩具水彩,连夜手绘完成的快速效果图。

结语,我的认知,愿共勉

体育是在清华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清华的体育,是传承清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华教育思想特色的具体体现。体育的勤学苦练,锻炼了意志和体魄,培养了毅力与作风,养成了为人处事的好习惯。梦想是目标,也是动力,要不忘师恩和教诲,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深刻地溶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项行动中。实现梦想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坚定不移,为之奋斗一生。为民服务,决不是“追名逐利、自我膨胀、自我标榜的“招牌”。淡泊名利,奉献社会,人生才会更潇洒。敬业是无尽头的,活到老,做到老。发扬传统,传承文化是每一位清华人的责任。本人虽已退休,还愿继续为民服务,这是人生最大的欣慰。“师者无德,不堪为师”,这是我的座右铭。我热爱教育,一直留在清华。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愿继续耕耘,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保持常态,传承清华历史、文化和优秀学风。与各位共享我的亲身经历,愿清华的体育精神代代传承!

征文

亲爱的校友:

年是母校周年华诞,在筹划制订面向周年校庆活动方案时,校友们提出了各种建议。清华校友总会在征求校友意见的基础上,拟出版专题书籍,其中有一个关于体育的专题:《影响我人生的清华体育》(暂定名)。

体育是我们在清华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的体育传统是清华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清华体育的环境以及文化,培养了我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也使我们对运动有了强烈的兴趣。因为体育,我们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品质、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体育迁移价值所带来的影响。

若有诗意藏于心,岁月从不败华年。我们热诚地邀请你,写出你和清华体育的故事。我们相信,这些感人的故事,将激励其他清华校友,特别是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更好地传承和光大清华的体育传统。

经过一年的征集,截至年10月31日,征稿小组已经收到近百篇稿件,近期我们将择优出版第一辑。欢迎广大校友继续投稿,待达到一定数量后,我们将择机出版第二辑。

??来稿须知:稿件要求原创,字数以字左右为宜,能提供与稿件内容相关的历史照片最佳。请附作者简介、近照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thpe

tsinghua.org.cn

《影响我人生的清华体育》征稿工作小组成员:

李军、陈伟强、卢旭红、郑丽君、李沛雨、王正

清华校友总会

年11月1日

年第25期

策划

袁浩歌

统筹

宋述强

责编

王正

编辑

黄婧谢琼

校对

武洁李松彭彩虹

版面

蔡颖谢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ly/2215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