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一书一会高仰光ldquo事实是什

发布时间:2021/7/4 12:54:31   点击数:

法学院各位同学:

“一书一会”读书沙龙针对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和阅读能力,提出以“平等、尊重、理性”为核心的全新交流理念,告别以往“讲座式”“说教式”“填鸭式”的“一言堂”,开创“开放式”、“互动式”、“参与式”的“群言会”,更新学生对于读书会的认识,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一书一会”之名的灵感来源于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旨在启发同学们珍惜每一次读书和分享的机会,认真领悟书中的真谛,理性分析、独立思考,在书中发现更大的世界,创造学习的“第二课堂”

本期嘉宾

高仰光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兴趣主要在罗马法、德国法、欧洲法、比较法等领域。

本期阅读书目

《档案中的虚构——16世纪法国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讲述者》

作者: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本书所指档案乃是一种被称为赦罪书的史料。《拿破仑刑法典》出现之前,法国法律中尚不存在对于蓄意与过失两种杀害罪分别量刑的概念,犯人需采取撰写赦罪书陈情的方式为自己的罪责进行动机上的辩白。随着法律与区别判罪的范围扩大,这种赦罪惯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仅留下大量当时的赦罪书来见证法国司法史上这一段独特的时期。

本文作者并非针对赦罪书的客观内容进行研究,而是着眼于赦罪书的创作过程,叙事手法与结构,即“赦罪书中的虚构性”,在一个个赦罪故事里挖掘出讲述者如何立足于生活现实进行讲述,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出16世纪法国社会的底层人民真实感受的阶级观、性别差异、价值理念等认知。这种独特的科研视角,横跨了历史,法学,社会学多门学科的界限,亦打破了史学中老生常谈的“实证主义”,于虚构中寻觅别样的真实。

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曾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永无休止的对话。”现代的法学人亦应回顾此段司法史:不区别判罪的时期里,当权者以何标准来决定罪行的赦免?律师与法律工作者在赦罪书的撰写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同一种情绪的表述中,女性声音与男性声音为何截然不同?赦罪书中的细节如何起到扭转戴罪者命运的巨大作用?让我们怀着一份期待与疑惑,走进一书一会的会场,与高仰光老师一同探讨档案背后的历史,以及社会与法律交错的复杂意义。

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9月29日(周五)18:00—19:30

活动地点:明德法学楼A

报名方式:发送姓名、学号、联系方式到

ruclawxueshu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ly/219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