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旅游 >> 品鉴在仰光,看到简单的世界
Kiwi曾经和我一起去上海科技馆,里头有个厅专门展示上海肇家浜解放前后的对比变化,他忽然指着其中一张上世纪40年代的图片说:“我们国家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我惊诧地看他:“现在?”他略显无奈地耸耸肩,表示肯定。Kiwi是个缅甸人,那是个当时对我来说,只和金三角、玉石、大象沾边的国家,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年的时候,种种机缘巧合,终于去了缅甸。飞机经由昆明转机,最后降落在仰光,Kiwi没有夸张,即使这是缅甸最大的城市,甚至在年之前一直是这个国家的首都,依然随处可见疯长的荒草和泥泞的水沟,少有宽阔的柏油马路,车身外挂满乘客的小巴开过会扬起漫天的尘土,国际电话贵得吓人,全国top3的酒店里网络屏蔽了几乎所有的网络邮箱……年的时候听说缅甸政府宣布废除新闻媒体审查制度,迈向言论自由,这是后话。至少在当时看来,这个国家在经济上的落后和环境的封闭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这里还是有着东南亚国家共通的风情,一年四季都热辣潮湿的天气,繁盛的树木,男女老少穿着颜色鲜艳的纱笼,礼貌而腼腆地朝你微笑,更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女性不论什么场合都会在黝黑的两颊涂上香木粉,她们说,有防晒保护皮肤的功效。
缅甸是个不折不扣的佛教国家,宗教氛围的浓厚有时甚至让人匪夷所思。刚刚抵达的时候,我们在各处的街头都能看到穿着袈裟光着脑袋的小沙弥,惊叹于僧侣之众多,后来才知道,这个国家的男孩子幼时基本上都要剃度,甚至当作他们的“成人礼”来操办,之后也真的会被送入寺庙做一段时间的沙弥,长短不定,视作对佛的贡献。最后有一部分真的留下来皈依佛门,当然更多的依然选择了还俗。缅甸人非常虔诚,也非常乐善好施,募捐和施舍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的一部分,我曾经亲眼见过Kiwi一行人在杭州灵隐偶遇了一个同样从缅甸远道而来的游僧,他们几乎二话不说地跪拜,并拿出身上很大笔的钱物赠予,我们都不敢出声,不敢问为什么,其实也没有为什么,这是宗教的力量,对他们来说,付出是积累功德最好的方式。许多缅甸人终生节俭,却在死后将所有积蓄换做佛像或金银器皿,然后捐出,了却夙愿,而这些东西最好的去处,当然是缅甸佛教徒的圣地——仰光大金塔。
到了仰光,是一定要去大金塔的,这座拥有近年历史的建筑不仅是缅甸的象征,也是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驰名的佛塔和艺术瑰宝。我们去的时候是晚上,一路上Kiwi都在提醒我,到了大金塔一定要脱鞋以示尊重,这是规矩。车子停稳后,我从车上跳下来,他一把拽住我,愠怒地指着我的脚,我说可是这才停车场啊,他连连摇头,说这里已经是大金塔的区域范围。我看看满是粗糙砂砾的路面和周围泰然自若赤着脚的人们,只好犹豫着除去鞋袜,忍痛走出第一步,说也奇怪,仿佛慢慢就不觉得疼,也许真是佛家所说的“化苦痛为光华”,才得以真正站在大金塔前。我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看到的金碧辉煌——仅是主塔就有多米高,塔基周长米,愈百平米,塔身贴有0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达到7吨重,塔顶也用纯黄金铸成,镶满红宝石、翡翠、金刚石,四周挂着无数个金银铃铛,在微风中发出清脆悠远的响声。当然,大金塔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其雍容华贵,更在于它传递的佛教的庄严和神秘,在这样的氛围中,会觉得自己的渺小,除了屏气凝神,似乎做什么都是亵渎。缅甸还称不上旅游大国,因此外乡人并不多,本地人倒是纷至沓来,却不喧闹,只静静匍匐塔前,祈愿祷告。他们说,大金塔身上的金箔,千年来没有被窃取过分毫,塔身附近若有人遗落钱物,几日也不会有人捡来占为己有。我是信的,有信仰的人心里自有足够的财富。
最后得来说说缅甸的华人。由于清末“下南洋”等等的历史原因,这当然是一个拥有众多华人及其后裔的国度,虽然其中不少生活得并不富足,但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乐观和勤劳还是足以让他们在异国他乡立足。我曾经到了仰光的唐人街,那和电视里看到的任何一条唐人街都不同,灯影昏暗、门面破旧,若不是还有一块斜在那里的牌子指示,真的只是一条最最普通的巷子。我和唐人街边一个大爷攀谈了几句,70几岁,幼年从中国来缅甸后就再没有离开过,我问他想回家吗,他说想,我说那就回啊,现在交通方便得很,他说:“缅甸经济不好,机票贵,出趟国哪是这么容易的事,此生怕是回不去了。”我心有凄然,他却沉默地笑了,然后指街口不远处一家铺子给我,说是中国人开的,正宗的鸡汤米线。我连着吃了几日缅甸当地咸鲜但没有好卖相的菜式以及东南亚菜系,着实想念家乡味道,于是去了,老板已经不会说中文,手艺是父亲传下来的,他说生意并不好,但是中国人都喜欢来他家吃。黄昏时分,我在异国小巷的路灯底下端着热气腾腾的米线,竟然泪盈于睫。(作者:何吟咏浙江诸暨农商银行)
责编:王玺,责审:王汉,美编:王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