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缅甸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员吴钦貌索眼中的RCEP编者按:年12月10日上午10时,《胞波网》特邀缅甸学者,围绕“RCEP区域性全面经济合作伙伴”为题,举行了一个小型的线上讨论会。缅甸仰光经济大学校长吴丁温博士DR.UTINWIN、缅甸中央公务员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吴丁索UTINSOE教授、曼德勒理工大学校长杜依依推博士DR.EIEIHTWE、缅甸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团顾问吴钦茂索UKHINMAUNGSOE等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以下是缅甸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团顾问吴钦茂索UKHINMAUNGSOE的发言。线上讨论会跟以上几位学者不同,吴钦茂索的观点有如下几个特点:21世纪亚洲世纪实际为中印世纪、因此RCEP独缺印度美中不足、但缅甸却可以充当协调从中获益以及 所述的以RCEP来抵消有些人对BRI的误解,等等观点的一系列阐述,站在缅甸立场上观看,还是颇有道理。就像他说的那样,“立足点不同,观点肯定有异”,作为了解缅甸政客或者知识分子上层的观点,还是具有参考价值。还能够了解缅甸对印度的情缘。Ukhinmgsoe《胞波网》问:这次我想问吴钦茂索先生。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管RCEP以东盟为中心,但外界已经将RCEP视为中国主导的条约。印度虽然早前参与(谈判)了,但 尚未签署。有人在担忧中国的影响力部分,还因美国也没有参与其中。在这方面,您能否谈谈您对RCEP和中国的看法?钦茂索答:是的,关于RCEP前面几位老师都谈得很仔细,我只是想补充一些我的看法。21世纪亚洲世纪在年代的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在二十一世纪将成为亚洲世纪”。也就是说亚洲文化将占主导地位。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一位日本教授还写道:“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21世纪是亚洲世纪”。据说是根据两个因素:人口趋势和经济趋势。我认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就是亚洲世纪开启的典范。亚洲世纪概念估计从年左右开始。之后,美国科学家,例如政治学家小约瑟夫·塞缪尔·奈尔(JosephSNye)、阿米塔夫·阿查亚(AmitavAcharya)等都谈到了亚洲世纪的概念。其实,亚洲世纪是指Chindia,--也即:中国与印度的共同崛起。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和人口方面一直在增涨。在人口方面,中国的人口超过14亿,印度为13.5亿。再看GDP,也是使用三种方法来衡量:购买力平价(PPP),实际GDP(RealGDP)和名义GDP(NominalGDP)。按照购买力的计算方式,自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全球GDP大约万亿美元。中国占22万亿美元。到年时,印度将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从印度的购买力来看,大约是15、16万亿美元。在人口方面,世界人口已达到78亿人。因此从人口和经济趋势来看,都印证了专家们分析的19世纪是英国世纪和20世纪是美国世纪,而二十一世纪肯定是亚洲世纪。年在瑞士举办的学者大会上,也预测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之前韩国还不在世界十大经济体排名中。韩国今年首次进入世界前十,超过了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因此,我想说的是亚洲经济正在增长。这些都印证了二十一世纪肯定是亚洲世纪的预言。还有正如刚才吴丁温博士所说的,自年以来就一直在讨论RCEP概念。特别是CLM(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亚太地区有47个国家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东盟十国中,缅甸、老挝、柬埔寨三国为最不发达的国家。简而言之,如果您与有钱人一起工作,您将有幸与他们分享资源。这不是我说的,缅甸国务资政和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于11月15日签署了RCEP,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MIFER)下属的对外经济关系局(FERD)局长吴丹昂觉当时就说道:“该RCEP中有很多富裕国家。因此,对于一些贫穷国家来说,这将是一个机会”。独缺印度美中不足被问及没有印度会发生什么时,我想说,印度的缺席(RCEP)是有些遗憾。我们讲到大国时,不应只想到美国和中国。权益是相对概念。缅甸虽是小国家,不代表没有权益。年,美国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曾到缅甸访问,并在仰光大学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谈到了缅甸对世界政治的重要性。用政治词汇来说,这叫作“地缘政治”。缅甸是一个能连接东南亚、东亚、南亚的内陆桥。特别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云南省。印度更具有战略意义。缅甸是印度通往东南亚的唯一桥梁。印度对于缅甸仍然十分重要。一些专家甚至说,建立皎漂经济深海港的动机并非出于中国的经济目的,关键是中国想摆脱印度洋(的限制)。我不是专家,这些就不加以评论了。我只想回答,可以说印度的缺席(RCEP)是有些薄弱(美中不足)。为什么要这样说?从政治、经济角度来讲,不仅仅是印度,刚才吴丁温博士也提了RCEP的十五个国家可以说是互补作用!当一个人做了别人没有做的事情时,通过扮演互补角色,而变得更强大。区域主义的概念也是这样。既然是要“互补”,独缺印度是不是有点遗憾?为什么要建立欧盟?为什么要建立东盟?原因就是将自己无法得到的通过组织后取得 的收益。但是印度(此次)不参与并不意味着印度(永远)不加入。有趣的是,从年开始日本就说,如果印度不想参加这个RCEP,他们日本也不想参加。但是, 日本不是依然积极参与了RCEP了吗?正如刚才吴丁温博士所说,美国的自由民主(时代)已经崩溃了(成为过去式)!这一点日本也知道,而相对的中国的经济却非常强势!日本引领的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一职也是任命中国公民担任。我想说的是,他们的策略是“共同成长”,也即将能一起共同互补。年,中国主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DB(亚洲开发银行)当时犹豫不决。后来,他们也无法阻止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美国的专家们也讨论了很多。中国的全球贸易指标已与教育、社会、经济、商业、军事等全部相连。中国的崛起是最终一定要接受的事实。日本 明白最终离不开中国,印度总有一天肯定也会明白!充当协调从中获益正如刚才吴丁温老师所说,我们有些人经常以负面眼光看中国。认为中国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总是以带色眼光看中国。如:债务陷阱、极端民粹主义、激进的外交政策等等。但是,我们只会负面看中国,对我们自己有什么益处?大家知道吗?中美发生 ,从中受益的国家是谁?那就是令人惊奇的—是越南!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换句话说,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要专注于消极的负面。国际舞台上有好多经典话语。如:“外交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延伸”。我们应该检讨,如果我们的国内政策良好,缅甸将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缅甸有可能弥合中国与印度之间鸿沟的 机遇。缅甸在上世纪50年代确实做到了。在万隆会议之前,当时的中国周恩来总理,亲自到缅甸与吴努总理协商。当时,中国被邀请到万隆,但是美国强势施压吴努,不让中国参加会议。吴努却反驳说“如果中国不被允许参加,他(缅甸)也将不会参加”。可见,缅甸当时就是处于中西拉锯战的中间,缅甸完全能够为中国起“中间协调员”的作用。目前的缅甸仍处于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我们可以在印度和中国之间进行很多协调员的工作,我们具备左右逢源的机遇。因为中国在我国有一个区域连通性基础设施项目。如:“一带一路”、“人字形”中缅经济走廊、修建铁路、皎漂深水港项目、建立经济区等等;同样,印度也将为公路建设每年增加投资亿美元,因为(印度)要连接东盟,也是必须经过我国。因此我认为印度不加入RCEP并不好。但对我们来说,却又是一个机遇。如果印度与中国不融洽,缅甸可以介入,为他们解决政治困境。例如,在皎漂提供了一个大型的深海港口。我们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很多。但是印度也有其安全忧虑的问题。印度会担忧质疑,这是中国来若开监视(印度)吗?等等很多问题。因此,RCEP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除了我们自身的利益,还有可以作为中印关系的协调员的作用。在国际上,各种观点因立足点不同,当然会有很多的分歧。如,由中国报纸写文章,当然会说中国是好的;印度报纸,肯定会说印度很好;美国报纸,也只会说美国很好;但我们在中间,不必全信!我们只要从中获益!RCEP确实会给我们国家带来很多机会。能帮中印之间充当协调员,何乐而不为!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胞波网》问:这次想再问吴钦茂索先生。现在这个RCEP意味着(东盟)向国际市场敞开大门。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国际市场,我想请您谈一下RCEP将给我们进入国际市场带来什么机遇?中国又会如何支持RCEP?钦茂索答:世界离不开中国自疫情开始以来,有关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上似乎受挫。中国的“一带一路”,可能会面临一些麻烦。现在转移视线,改以RCEP为题,中国对国际社会将带来好处。就像刚才几位老师所说,贫困国家在迈向发展之道时,确实需要首先搞好基础设施。而中国是一个大工厂。世界上所有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让大家可以廉价购买到产品。疫情爆发的6个月时间里,中国关闭了海运和航运。尽管如此,中国对欧洲的铁路出口却增长了四倍。在《南华早报》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发表了一个数字。到年,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额将达到亿美元!欧洲国家仍在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即便爆发中美 ,特朗普鼓吹《美国 》(AmericanFirst)但是知道吗,连美国军方的许多产品都是由中国公司进口的!其实,世界根本离不了中国!简单来说,如果以“一带一路”为题,会让一些国家有一些看法甚至担忧。但现在RCEP出炉了!以后就以这个RCEP名称为主,办事就方便很多。而中国又是谁也离不开的。肯定会大有所为!肯定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在他为BRI奋斗的时候,我们以RCEP为目标,继续开展自己的项目。因此我们对RCEP的未来充满希望!
***广而告之***
更多资讯由此进入网页版:
胞波网-中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ly/2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