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悲壮的历史印记滇缅公路上

发布时间:2021/4/20 23:27:14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www.wisdomtouch.com/

.2.10

~~~~~~~~~~~~~~~~~~~~~~

作家萧乾曾说,中国有千百条公路、数不清的桥梁,然而没有哪一条像滇缅公路,也没有哪一座像惠通桥那样足以载入史册。

光阴无情啊,曾经蜚声中外荣耀悲壮的滇缅公路,如今被人逐渐淡忘了。喜欢读史的我一直对这段公路魂牵梦绕,心驰神往。

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曲折公路,它厚重而绝美,又叫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利多公路},抗战公路。从云南昆明到缅甸北部腊戍,全长.1公里(中国段.4公里、缅甸段.7公里)。再由昆明经贵阳直达重庆。抗战时期它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络的唯一运输通道,是当时举世瞩目的国际公路,是危难中中华民族的“抗日输血管”,是几十万滇西人民用血铸成的“生命线”,它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方战场”,它的历史功勋永载中华史册。

年秋天,我夫妻俩怀着敬畏的心情踏上了这条向往已久的公路,历史的厚重感迎面扑来,一种复杂的情怀油然而生,有缅怀,有伤感,有震撼,有敬仰……

下面组图:滇缅公路沿途风光

下面二图:二十四道拐

下面二图:喜洲古镇

下面二图:大理三塔、大理古城

下面二图:松山中国远征军将士雕塑

下图:龙江大桥

下面二图:国殇墓园

下图组图:从芒市到瑞丽风光

下图:树包塔

下图:独树成林

下图:姐勒金塔

下面二图:一寨两国

下图:瑞丽口岸

下面二图:惠通桥

下图:建设中的怒江大桥

下图:梁金山故居

下面二图:腾冲热海

下面二图:和顺古镇、作者夫妇合影

一.人间奇迹—滇缅公路的修建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占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随后又向西南高山地带延伸,日军随时都想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届时香港和越南的国际运输线将受到影响。为确保西南对外交通畅行无阻,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请示蒋介石后,以“鸡毛信加手铐”的严厉手谕下令抢修公路,当时的龙陵县县长王锡光一夜急瞎左眼,急召乡镇长开会,表态如不能按期完工,就带领大家跳怒江谢罪,并写成《滇缅公路歌》印发全县,激励民众踊跃去修公路,报效国家……

滇缅公路是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年12月开工,短短8个月,云南12个县的各族人民自带口粮行李扎营千里,冒着瘴疠,劈山开路,凭着一腔报国热血以献出两三千人生命为代价,在没有筑路机械的情况下,仅凭人力昼夜浴血奋战,硬是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间,抢修出了这条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为“人间奇迹”的滇缅公路,年8月31日滇缅公路全线贯通。

下图:滇缅公路示意图

下图:筑路倡导者云南省主席龙云(左图)、管理局局长谭伯英

下图:滇缅公路总工程师龚继成

下图:“滇缅公路歌”作者:王锡光

下面二图:当年压路的石碾和碾压雕塑

下图组图:男女老少人工修筑滇缅公路

下图:作者在滇缅公路老路段上留影

二.咽喉要塞--惠通桥

惠通桥位于施甸与龙陵两县交界的怒江大峡谷上,是昆明到滇西乃至国外的咽喉要塞,是当时汹涌怒江上唯一一座桥。

据《永昌府志》记载,这里是古代永昌(今保山)通往芒部(今芒市)出缅甸的古驿道“老渡口”。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公元年—年),由地方热心公益人士捐款,建成能通行驮马的铁链悬桥,取名腊勐桥。年该桥改建时,绥江邱石麟(又名邱天培)接任龙陵县长,多次函请旅缅华侨会长梁金山先生“鼎力赞助”。于是梁金山拍卖了两个商号和一个公司,捐资20多万盾卢比,并聘请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大桥,而后赶修腊戌至南坎的公路,又将在缅甸采购的建桥器材用火车由仰光运到腊戌,用汽车将庞大的铁件、粗长的钢缆和重型机械运至南坎,再组织骡马硬拉强拽地运到怒江边的建桥工地上。年初,崭新的柔性钢索吊桥终于建造成功,全长米,宽5.67米。惠通桥通车典礼那天,梁金山先生亲自剪彩,并从缅甸带来一头大象踩桥,祈祷吉祥。第一位走过大桥的施甸人杨有义称赞道:“梁金山,好心肠,修座大桥通四方;此桥本是金山桥,一年修成万年牢”。有人建议此桥命名为“金山桥”。梁金山说:“不合适,我修此桥是为了中缅两国人民互惠互通。”故取名“惠通桥”。

它是中国境内第一座横跨怒江的汽车桥,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冲。是抗战时期中国军人和日本侵略军对峙的桥头堡,它几经炸毁,几经重生,打破了日寇对中国的封锁,赢得了抗战大反攻的战机,扭转了抗战的时局,是改变抗战命运的桥梁。

下面二图:刚建成时的惠通桥

下图:第一个过桥的施甸人杨有义

下面二图:梁金山先生和他的雕塑

下面二图:惠通桥附近的老虎嘴

下图:到了惠通桥,怒江,英语称“萨尔温江”

下面三图:路牌、远眺惠通桥

下面组图:惠通桥风光、纪念碑、石刻等

下图:作者留影

三.传奇人物梁金山

传奇人物梁金山(-),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方家寨人,年他到缅甸腊戍邦海银厂当了矿工工头,年梁金山在缅甸仰光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等人相遇,深受启发,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运动。

年他例行巡查时发现三个矿洞有坍塌的征兆,于是下令工人全部撤出矿洞,撤出期间工人的工资由梁金山私人付给。英方督办为此责备梁金山蓄意煽动罢工。三天后,矿井果然塌陷,多名工人幸免于难;为此,英国女王亲自在白金汉宫召见梁金山,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并御赐他左轮手枪一支,双筒猎枪一支,皇室大银刀一柄,加委银厂大总管。他后又与英方合资办银厂,同时经营滇缅商业贸易,成为爱国爱乡的华侨巨富,被推为华侨总会会长。

身为缅甸华侨总会会长的梁金山组织领导了“缅甸华侨抗敌后援会”和“中华民国缅甸救国联合会”,宣传抗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捐给保卫古北口宋哲元将军所带领的部队白银两,在淞沪会战中,梁金山捐助蔡廷锴将军部队白银两。

滇缅公路通车后,梁金山捐献载重卡车80辆、飞机1架,并每月捐献卢比盾;民国政府分派云南之救国公债,他认购了总数的一半。年筹资万元在昆明建立中国侨民银行公司,同时捐资30万元,在昆明市修建老舟体育场(即现在的国防体育场)。日军侵入缅甸前夕,他亲率自己的三个汽车大队,到仰光抢运回国大量英美援华物资。为了拯救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梁金山先生倾家散财,辛劳奔波,被国民党中央授予“模范党员”的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在勘探矿业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梁金山历任全国侨联委员会、云南省侨联主席等职,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年8月,93岁的梁金山在家乡--保山蒲缥方家寨去世。

下面二图:蒲缥镇、蒲缥老街

下面组图:梁金山像和他的故居,

下面三图:梁金山早年工作的缅甸银矿

下图:梁金山受英国女王嘉奖

下图:梁金山的家人

下面二图:梁金山捐建的惠通桥

下面二图:梁金山捐资保卫上海、捐献卡车80辆

下图:身后是他的金昌运输公司

下图:与宋子文先生合影

下面二图:晚年的梁金山先生,他的追悼会

下面三图:梁金山墓及家族墓园

下图:梁金山家训

下面二图:中间持刀者是梁金山儿子、银刀

下面二图:梁金山纪念馆、作者留影

四.南侨机工

抗战以来,四海同心,海外华人华侨毁家纾难,支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除了梁金山外,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著名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担任主席。在“南侨总会”动员下,海外华侨积极支援祖国,先后捐赠卡车辆、救护车辆。尤在滇缅公路竣工后,战时物资运输极其繁重,国内十分缺乏司机和维修技工(并称机工)时,应西南运输处请求,在陈嘉庚主持下,南侨总会从多名踊跃报名的志愿者中挑选名华侨青年,他们怀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志,从南洋(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抛家别亲,分15批,经越南和仰光来到昆明,加上直接自行回国被编入西南运输公司的,南侨机工总人数达到人,拥有汽车辆,占西南运输处辖区车辆1/3。他们战斗在千里运输线上,“七日一往返”,承担着繁重的维修和驾驶任务。

在《英日协定》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时,“未使一物弃置缅甸”,抢运物资吨。从年9月至年5月这三年多中,滇缅公路共运输军用战略物资45万吨。经滇缅公路出口物资主要有钨砂、锡、锑块、桐油及少量猪鬃等共约2万吨,极大地支持了正面战场,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有0余名华侨机工先后因战火、病疫、车祸献出生命。

南侨机工中有李月美、陈娇珍、白雪娇、朱雪珍四位女扮男装的“当代花木兰”。何香凝曾题词“巾帼英雄”相赠李月美,表扬她的爱国行动。李月美,马来西亚槟城人。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华侨家庭,能歌善舞,还学会了开汽车。20岁时,她想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却因不收女性被拒。于是,李月美就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到另一处埠头报名应征,结果姐弟俩双双入选。年2月,李月美瞒着父母随机工服务团启程回国。

在昆明经过军训后,她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她大胆勇敢技术娴熟,在战场抢救伤病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武器。谁都认识“他”,赞扬“他”,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女扮男装。

年,李月美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幸亏被路过的南侨机工车队及时发现,一个叫杨维铨的小伙子奋力抢救,他来自苏门答腊,是后勤司令部的司机。杨维铨把她从压扁的驾驶室里搭救出来,医院急救,医院陪护,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这当中他俩相恋相爱,终于结为伉俪。周围的人们才知道她是女儿身。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了战火纷飞的滇缅公路上最浪漫感人的故事。

下面三图:陈嘉庚、南侨机工生活、工具、招募海报

下面五图:临行前合影、上船、部分名录、昆明军训

下面组图:战火纷飞中奔驰在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

下面三图:李月美,杨维铨夫妇及孩子

下图:部分机工复员登记表

下面三图:南侨机工纪念馆、纪念章、纪念碑

五.中央飞机制造厂

前面说了滇缅公路以及滇西地区的抗战情况,现在谈谈当时中国和盟国的空军力量: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与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合资建飞机制造厂,总资产达0多万美元,由中美联合投资,中国政府控股(占55%的股份),年在浙江省杭州的笕桥建成投产,全称为“中央飞机制造厂”(英文简写“CAMC”),总经理美国人鲍雷,厂长中国人韩达,员工大多来自印度、南洋和我国江浙广东等地。中央飞机制造厂投产后,制造出战斗机63架,组装50架,成为当时我国空军飞机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央飞机制造厂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铜轴反转直升机。

抗日战争爆发后年10月,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迁入瑞丽,易名为:“雷允飞机制造厂”。次年7月建成投产,同时建南山飞行场。修、造(组装)结合,原料由美国提供。组装霍克式、风雷战斗机,并负责检修陈纳德“飞虎队”飞机及英国驻缅皇家空军战斗机。该厂员工最多时达人,是抗战时期我国规模最大的飞机制造厂。

下面组图:中央飞机制造厂

下面组图:雷允飞机制造厂

六.陈纳德的飞虎队

年4月,日本陆相东条英机为了彻底扼杀中国对外运输,纠集了相当于10个师团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迄雷州半岛,中国沿海被其封锁。滇缅公路成为外界对华“输血”的最后一条“血管”,是支撑国民政府继续抗战的“生命线”。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8月1日美国空军上尉陈纳德在美国尚未对日宣战的情况下,受中国政府委托,历尽曲折组织了一支余人和多架飞机的航空志愿队来到中国。它的正式名字叫“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英文简称AVG}。中方还为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飞虎队”。并进驻云南各地匆匆铺建的机场。

年12月20日,当日军10架飞机再度闯入昆明上空时,云层中如霹雳闪电—24架“飞虎队”战机扑向日机,以击落日机9架的战绩首战告捷。日机从此再不敢轻易进犯。从此,“飞虎队”这个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中美协同抗日的光荣历史上,陈纳德和画着鲨鱼嘴巴的P—40战斗机,在中国也迅速地家喻户晓。“飞虎队”分三个中队,分别是:第一中队“亚当和夏娃”,第二中队“熊猫”,第三中队“地狱里的天使”。主要任务是保护滇缅公路,同时空中支援中国军队、保护城市。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年7月“飞虎队”改编为“美国驻中国航空特遣队”(亦称“美国第10航空队第23大队”);年又扩编为“美国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为少将司令。飞机总数达到0多架,多地勤、空勤、作战人员分别驻守云南各地机场。

美国空军参战,给中国抗战军民极大鼓舞,中国政府特别颁发“洋人参战,军民一体救护”的徽记,告示云南各族人民对战亡失踪的美国、中国飞行员、战斗员,苦觅寻救,呵护胜亲,谱写了一曲曲永世流传的友谊之歌。

由于云南人民的倾力支持,“飞虎队”仅在年12月—年7月就在中、缅、泰、印度支那境内,击落日机架,击伤日机架,并陆续对日军重点军事目标实施空中打击,摧毁了日军以空中优势为依恃的“火”计划。年11月,美国航校代培中国飞行人员回国后,中美空军混合联队成立,在日后滇西反攻中发挥了制胜作用。

下图: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

下图: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亲自操刀设计的“飞虎队”队徽

下图:蒋介石、宋美龄与陈纳德

下图:史迪威、陈纳德与龙云合影,飞虎队三个飞行中队logo

下面组图: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

下面组图:美空军服饰

下面二图:日本空军服饰、细菌弹

下图:腾冲有8个飞虎队飞机场

下图:被军民一体救护的飞行员威廉·芬得雷及他女儿

下面组图:陈纳德、陈香梅夫妇及他们的孩子

以上历史图片除纪念馆翻拍外,均来源于网络。

~~~~~~~~~~~~~~~~~~~~~~

苏州老章“大地之盐”摄影画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ly/2074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