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缅:保卫“陆上生命线”
88岁的李文德时常独自坐在位于半山腰的自家阳台上,对着连绵的松山发呆。那里,是这位中国远征军老兵71年前参加对日战斗的地方。
老人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简陋的屋子里悬挂着不少荣誉证书,讲述着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风雨。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抗战后方的许多战略物资和民用物资等都需要从外国进口。云南居中国大后方,与越南、缅甸等国接壤或毗邻,想获取战略物资,除沿海地区外,就只剩下云南。
开辟大西南出海通道成了当务之急。
在云南省先后注资万元、出动民工20万人后,年底,滇缅公路通车。云南省保山市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滇缅公路主要担负运入美国等国援华物资的任务,是当时最重要的国际通道。
年9月,日军在越南登陆,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惟一的国际通道。年1月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军用物资和其他重要物资达13.2万多吨。
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南方军先后占领了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地,进逼缅甸和中国西南地区。根据日本政府年通过的《国策纲要》:“帝国将向继续解决中日事变的方向前进,攻取缅甸的目的就是要截断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条交通线。”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应同盟国英国的请求,于年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助英军保卫缅甸,其目标是保卫仰光港,保护滇缅公路畅通。
战绩:中国远征军屡挫强敌
开赴缅甸战场的中国远征军随后打出了让盟军钦佩的战绩。从开始与日军作战,到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近半年,中国远征军屡挫强敌,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
年3月,在彪关河西岸,中国远征军在掩护英军撤退时与日军发生10多次遭遇战,击毙日军上尉两人,打死日军多人。《滇西抗日战争史》一书记载说:“彪关河前哨战初战告捷,改变了英国对中国军队的歧视。”
仁安羌战役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约人的兵力,击败10倍于远征军的日军,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由于援英有功,他后来被授英国“帝国司令”勋章。尽管远征军浴血奋战,但英军在缅甸西线的自动撤退,加上远征军对东线疏于防范,导致年四五月间缅甸腊戍、密支那相继被日军攻占,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后路被截断,同时造成中英联军在缅甸的第一次作战失败。入缅作战的这5个月里,中国远征军参战兵力约10万人,损失3万多人。
作战失败后,率军撤退的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从缅甸北部绕道回国。撤退中,远征军在缅北原始森林中穿行,士兵因饥饿、病毒、虫咬大量死亡。只有孙立人率新38师沿印缅边境的山林地带进入印度,较为完整地保持了人的建制。
反攻:20万官兵强渡怒江
缅甸失守后,中国失去了滇缅公路这惟一的陆上运输线,此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
日军攻下缅甸后,趁势攻入中国云南的芒市、龙陵、腾冲等地。滇西沦陷,一时间昆明、重庆震动!
面对日军进攻,驻守怒江惠通桥的中国官兵,在发现日军便衣武装混过桥头和先头部队进逼惠通桥后,果断炸桥,将日军挡在怒江西岸。此后,中国军队凭怒江天险据守,这导致年5月至年4月中日在怒江两岸形成了隔江对峙的局面。在此期间,中国积极酝酿重组第二批远征军。年5月中旬,以卫立煌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的契机,强渡怒江,向滇西的日军发动反攻。
6月,松山战役爆发。战役从6月4日开始进攻到9月7日全歼松山守敌,历史3个月零3天。
父母双亡后的李文德在战争的前一年即年入伍,成为一名远征军士兵,他所在的第八军师参加了松山战役,当时他是一名卫生兵。战斗最激烈时,李文德顾不上抬伤亡的战友,拿起他们身上的步枪和手榴弹就冲向日军……
松山战役中,中国远征军共击毙日军联队及56师团野战炮兵第三大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以下官兵0余人,俘获28人,中国远征军伤亡、失踪人,其中阵亡军官名、士兵名。李文德幸存了下来。
6月23日,中国远征军下达了攻克腾冲的命令。战役历时天,据守腾冲的日军人被全歼,中国远征军官兵阵亡人,伤1万余人。在同年收复龙陵县的战斗中,中国远征军以伤亡人、失踪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64人,俘虏人。
……
年1月28日,中美盟军举行了会师典礼,至此,滇西沦陷区全部收复,滇缅公路也得以打通。
据云南省保山市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统计,整个滇西大反攻战役,自年5月11日发起到年1月27日结束,历时8个月零16天,日军共伤亡、被俘人。
(据《羊城晚报》)
END-
推荐阅读:
邓小平缘何终生不回老家?
刘少奇把江青叫到家里批评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
陈云手稿揭开遵义会议谜团
揭秘:叛逃到中国的级别最高的外国领导人是谁?
许世友联手王洪文抓捕林彪死党
毛泽东和江青的神秘婚宴
抓捕“四人帮”时的政治局委员们
贺龙被打成“阴谋家”始末
金日成不喜欢女性穿裤子
赞赏
长按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多维立体精准白癜风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ly/1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