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仰光 >> 仰光机场 >> 投资风险研究缅甸政变对中资企业的影响
自2月1日缅甸国防军夺权于民盟政府,宣布开启时长一年的紧急状态以来,缅甸政变风波已经持续了两月有余。然而,紧张的局势却并没有得到缓和降温,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昂山素季等民盟政要面临多项指控,民盟支持者和国防军间的冲突持续激化,欧美各国的强势干预使局势更具不确定性。
01当局内外交困
民盟党在不久前的大选中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支持者人群非常庞大。自事发以来,民盟党支持者的游行示威反抗从未停止,压制示威者也成为了国防军的主要工作。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大量民盟支持者寻求西方各国的支持,希望欧美各国帮助缅甸“恢复民主”。此举得到了从官方到组织及个人的相当规模的回应和支持,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
3月27日,缅甸国防军举行建军节阅兵庆典仪式,事态逐渐走向不可控。当日超过40个城市爆发了抗议游行示威,国防军武力镇压示威的民盟支持者,使得包含儿童在内的至少十余名平民死亡,更有不少媒体称死亡人数过百。这场大规模流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美、英、日、韩、澳等12国国防长罕见发表联合声明,对缅军对平民使用武力的行为进行强烈谴责。欧美对缅制裁升级
制裁不断升级。两日后,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戴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根据《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TIFA,美国决定在缅甸民选政府重掌政权之前中断美缅之间的全部贸易往来。尽管二者之间的贸易体量较小(年缅美双边贸易共13.88亿美元,占总量约4%),但该协议背后的政治意义不容忽视。这是缅甸领导人时隔50年以来首次访美的产物,奥巴马与缅甸总统吴登于年会晤时签署FIFA,以此表示对缅甸政府的支持。此次美国宣布暂停该协议,对于在这场风波中的的立场作出了明确且强硬的表态。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命令所有驻缅甸非必要、紧急外交人员及家属撤离。美国国务院也对缅发布最高级旅行警告,称当前停留在缅甸的美国人或面临生命威胁。少数民族争斗不断
军方面临的危机不止于此。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个民族,许多民族地方武装组织旗帜鲜明地反抗国防军,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在上升。3月27日凌晨,缅甸克伦民族解放军占领了缅甸军方营地并造成大量缅军伤亡。当天,军方进行反击,连续三次对克伦民族联盟武装控区进行空袭,当地不少房屋被炸毁,民众被迫出逃避难。泰媒称,当日有多名少数民族逃亡泰国。此外,少数民族间的矛盾也难以调和,国内的克伦邦和克钦邦的冲突不断加剧。尽管在建军76周年仪式上,缅甸国防军总司令莱敏昂致辞承诺,将重新举行大选,并把国家权力移交至人民所选择的获胜党,但民盟支持者并不买账。由于国防军此前声称的大选舞弊指控已被验证为不成立,民盟支持者认为当局只是希望暂时平息事端,而非真正将权力移交给民盟政府。同时,社交媒体上的图片显示,3月27日当天,莱敏昂举办了奢华的晚宴派对。昂山素季前途未卜
4月1日,由于断网而多次延迟的第三次开庭终于展开。军政府对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提出了第五项指控——藏匿国家机密文件罪,此项罪名与其澳大利亚籍经济顾问有关。加上此前非法进口、违规使用对讲机、违反国家灾害管理费、受贿等四项指控,昂山素季或将面临最高14年的有期徒刑。02经济陷入泥潭
这场风波对于缅甸各行各业的影响是全方面的。缅甸的交通系统接近瘫痪,大量的示威人群使车辆人群难以通行;医务人员大量参与罢工,或影响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进度;银行系统在混乱中难以正常运行,私人银行尤其受到较大冲击,流动性面临极大挑战;海关工作人员迫于示威者压力无法进行清关等工作,进出口几乎中断;国防军为防止示威者继续集聚游行加强了对通信网络的监管,命令国内各大通信商自4月2日起关停无线宽频上网服务。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民盟示威者很可能寻求以更激烈、更具破坏性的方式对国防军政府进行大规模反抗,国防军政府为镇压示威者也必将采取更严格的通信管理、武器管理和入户搜查措施,应对方式也很可能更加暴力。加之欧美各国的强势入局,缅甸的未来何去何从仍未可知,经济环境也处于极大的不稳定之中。在缅企业经济环境受影响
尽管缅甸的主要投资者都来自于亚洲地区,在年度仅香港和新加坡的资金就占据了缅甸近一半的外资流入额,但欧美各国的制裁仍然对缅甸经济有一定影响。为缅甸提供纸币印刷设备和技术的G+D印刷集团在4月3日宣布,对缅甸当局造成的惨案十分痛心,即日起停止与缅甸国有企业的一切合作,包括为印钞公司提供技术和原材料。此举或将对缅甸的金融系统造成重创。中国对于缅甸政变风波采取了一贯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拒绝和欧美各国一起介入缅甸内政,表示希望东盟发挥作用主导平息缅甸风波。这使缅甸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关于中国的谣言,当地的反华排华情绪达到了高潮。在此次事件中的立场问题,极大影响了外资企业在缅的处境。尽管中资企业抗风险能力通常较强,但仍然需要谨慎评估当地瞬息万变的紧张局势。由于大规模游行的影响,缅甸的多数中小型工厂难以为继,即使安排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大型工厂也难以保证一半以上的出勤率,频频停工。没有参加游行的中资工厂及企业成为了示威者攻击的首要目标。3月14日,仰光的多家中资企业遭打砸和纵火,不仅生产被破坏,财物被抢走,甚至有人员也被打伤。这些受损企业以服装加工厂、服装辅料厂和配套设备厂为主,损失高达2.4亿人民币。中资纺织、基建企业受损严重
纺织业是中资企业集中的主要行业之一。最早遭到打砸和纵火的两家企业,中缅合资的服装企业“环球”,及从事服装配套生产的中资纺织企业“唯杰”称,尽管当日工厂第一时间报警并通知消防局,却得到了对方“不能来”的答复。即使消防人员收到消息后立刻出动,也会因示威者堵塞道路而延迟赶来,到达时不少工厂已经被烧成灰烬。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大规模恶性事件的发生促使中方积极表态,要求缅方保护中资企业,这使得军政府有理由进一步加强监管戒严,并在仰光达莱雅和瑞必达等六镇区实施军事管制。在军事管制期间,如有人不遵守政府或军区司令部的指令,将被送入军事法庭进行审判。尽管中方的表态正当合理,但当地人免不了因生活受到限制而产生对华不友好情绪。除纺织行业外,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的中资企业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海螺水泥工厂表示,为保证工厂安全和公司员工安全,缅甸工厂已经停工,其葛洲坝曼德勒水泥项目也已暂停建设。该工厂在缅甸投资熟料产能(已投产)达万吨/年,其停工项目总投资达.89万美元。这类中国在缅投资的基础建设项目如今大多面临延迟的风险,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由于一些被捕官员曾参与过中资项目的措施,很多已达成的交易可能也面临重新谈判的风险。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jc/2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