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http://m.39.net/pf/a_4611296.html其实那里离我们很近,从昆明乘飞机2个小时就到达他的最大城市仰光,比到北京时间还短;又觉得那里很远,如今东南亚旅游,人们一般提起新马泰、印尼老挝柬埔寨等,很少有人提到他,这是因为他的长期军政府统治、他的封闭。这就是我们的邻邦缅甸。我们这些当年的云南知青那可没少听到有关缅甸的故事。那时对缅甸的印象,是从西双版纳大勐龙、打洛到临沧、瑞丽、腾冲漫长的国境线;是缅甸总理吴努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在西双版纳会谈,如今景洪热作所还矗立着记载那个事件的纪念碑;是瑞丽“共饮一江水”的“胞波”情谊;是境外的“蒋残匪”和贩毒集团;是热闹一时的“缅共游击队”,当时一些知青曾经抱着支援世界革命的梦想,跑到境外,跟着德钦丹东、德钦巴登顶闹革命去了,我们班有两位同学就跑过去经历出生入死好几年,最终又回到北京。但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陈年旧事了。后来才知道,所谓的“蒋残匪”,在60年代初期中缅勘测划定边境时中国军队出境作战被赶到泰国北部山区美斯乐一带,中缅边境上他们早就消声灭迹了。缅共游击队也早已成为昨日黄花,有的溃败后占山为寇,变脸为匪了。自从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后,缅甸实行军政府统治,逐渐与外界隔绝,加上西方制裁,更加孤立。这些年来,曾经从瑞丽出境,去过缅甸的边境小镇木姐、南坎;在西双版纳大勐龙由东风农场有关方面安排从界碑出去到过缅甸东北第四特区的一个县城南板;从泰国北部金三角的美赛去过缅甸大其力。但都是只是到他的边境,至于缅甸的腹地,他的发达地区是什么样子,仍然是一团迷雾。年3月吴登盛成为新政府领导人后,致力于推动一系列改革,年4月1日开始又进一步解除“报禁”,开放发行民营日报,有16个新闻刊物获准每日发行。在历经50多年的与世隔绝后,缅甸欲通过经济、政治的全方位改革,再度重回世界舞台。正在进行转型中的缅甸是什么样子,我很想知道。于是年11月底,我们从昆明乘机踏上了赴缅甸的旅程,第一站是仰光。在仰光第一天的晚餐,安排在缅甸独立运动领导人昂山将军的办公室改建的一个餐馆。他的女儿昂山素季蹲了军政府几十年的监狱,后来是反对派领导人,国会议员,再后来成为缅甸国务资政(因为她的丈夫是英国籍,她不能担任总统)。我们在街上的画摊看到有她的画像,感到缅甸真的是正在走向开放。然而新年伊始缅甸突然又发生巨变。,年2月1日凌晨,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伊洛瓦底省和掸邦首席部长、克耶邦党主席、部分重要选区议员被缅甸军方扣押,同时军队进入并控制仰光、曼德勒、勃固等多地的政府和议会部门以及缅甸国家电视台,内比都、仰光等多个城市出现通信中断,缅甸国内国际航班全部停飞,缅甸仰光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国内银行暂停营业。军方通过自己的电视台妙瓦底频道发表声明,宣布收回政权。同时缅甸总统府发出由副总统瑞敏签署的01号命令,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授权由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掌管,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为期一年。至今结果如何,还是扑朔迷离。缅甸怎么了?我回忆起6年前曾经深入观察过的缅甸。那是一个秀丽、祥和、美好的缅甸。以下是我的部分记忆。一、仰光大金塔夜色在缅甸仰光,有个著名的大金塔,这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仰光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仰光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年,后历代多次修缮。现在的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用砖砌成,塔身高米,塔基为平方米。塔身贴有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7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万多个金、银铃铛,塔顶全部用黄金铸成,上有公斤重的金属宝伞,周围嵌有红宝石颗,翡翠颗,金刚石颗。主塔的四周还有64座小塔,个个金碧辉煌。我们本来是准备去拍大金塔日落的,因为堵车到达时夜幕已经降临,改拍大金塔夜景了。如今塔的四面安装了有玻璃窗的电梯,上下很方便。夜色中的大金塔在灯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与天空的弯月相伴,别有一番情趣,显得更加宏伟壮观和富丽堂皇。二、茵莱湖独特风情欧洲有个莱茵河,缅甸有个茵莱湖。茵莱湖是缅甸第二大湖,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6.44公里,是缅甸著名的旅游避暑圣地。茵莱湖吸引人的除了它的湖光山色外,还有其独特的民族和人文风情。水上村落。茵莱湖一带生活着一万多户居民,大部分属于茵达族,他们主要以捕鱼为主,勤劳朴实,殷实富足,热情好客。也有相当多的人在浮岛上从事蔬菜种植或养蚕、纺织、打铁、制作金银手饰等。生活在水乡泽国中的茵达族人,一般在湖畔或岛边的浅水中建起高脚屋,形成了一个个水上村落。水上村落中有一条条水道,水道两边是住房、商店和手工作坊。远远望去,碧水之上村落点点,别有天地。神奇的岛。茵莱湖上有无数个浮岛,分为天然浮岛和人工浮岛,这些浮岛的面积大小不等,大的有0.4公里,小的只有1平方米左右。人们在大浮岛上开出一块块细长的条田,种植瓜果蔬菜或粮食。除此以外,湖中央还有个固定的人工岛,上面建筑了一座缅甸风格的佛塔,供湖上居民朝拜。湖区市场。在湖中水道两边建起了一个个商店,有卖纺织品的,卖银器的,卖雪茄烟的,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一般都是前店后厂,既加工又销售。还有缅甸特有的长颈族人,销售她们自产的纺织品。“河道”上舟来船往,络绎不绝,真像是一条繁华的水上商业街。这些都是面对旅游者的,价格不菲。当地人一般去水上和岸边的市场交易,主要是农副产品和生活日用品。茵莱湖的水上人家,每家的门前都系有一只或几只小船,出家门就以船代步,所以人们从小练就了划船的硬功夫。不过这里的人划船有点特别,不是用手,而是用脚:一只脚立在船上支撑,另外一只脚和腿盘着浆划船。据说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腾出双手来撒网、抛叉,一个人在船上作业,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这个独特的传统划船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采用。节日期间,湖上居民们还举行划船比赛,成为茵莱湖上的一景。如今湖里的鱼少了,游客多了,这独脚划船逐渐演化为一种表演。当游船经过的时候,他们靠拢过来,不仅是独脚划船,还可以独脚举起鱼筐摆pose。像舞蹈,一只船是独舞,几只船组合在一起是群舞。清晨,在周围湖光山色的映衬下,以地平线上的日出为背景,看这渔船上的独脚舞,感到很有情趣,很美。三、走进掸邦的首府从茵莱湖往北十几公里,就是缅甸掸邦的首府东枝。其实我们到茵莱湖就已经来到掸邦的地盘,茵莱湖与东枝共用一个机场。掸(读dan)邦是缅甸联邦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邦,有多万人,26个民族,主体民族是掸族,就是我们国内的傣族。掸邦也是缅甸离中国最近的一个邦,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州接壤。掸邦还是缅甸国内战火、纷争和毒品犯罪最多的地区,从我们在云南当知青时起,就听说过太多发生在那里的故事。这里的许多地方曾经是当年缅共武装活跃和占领过的地区,缅共溃败解体后,分解为四个地方武装占领统治的地区,就是现在掸邦的四个特区。掸邦第一特区位于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地州接壤的果敢地区,人口主要是从明朝以来陆续来到这里的汉族,如今在缅甸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果敢族”。从缅共脱离出来的前缅共高级领导人彭家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担任第一特区的军政委员会主席,被称为“果敢王”。年8月,缅甸政府军与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军交火,炮弹打到中国临沧境内,约1万难民涌入我方境内,彭家声被迫逃离。5年后的年12月,也就是当前时间不到一个月前,84岁的彭家声东山再起,又拉起队伍与政府军激战,缅北大地重燃战火,果敢再次处于动荡中。掸邦第二特区是佤邦,原来是缅共中部军区,位于缅甸与中国、泰国交界处的金三角一带,是缅甸毒品的主要产地。武装力量为佤邦联合军,有2万余人,领导人是原缅共中部军区副司令鲍友祥。掸邦第三特区即原缅共军区,主要由克钦族,即中国的景颇族组成。这个地区集中了缅甸的玉石和柚木资源,是四个特区中最富裕的。有意思的是掸邦第四特区,即原来的缅共“八一五”军区,领导人全是一帮清一色当年从中国出去“支援世界革命”的知青。主要领导人林明贤是在海南出生的广州知青,当年广州红卫兵的一个头儿,其他领导也是昆明等地的知青。这个特区毗邻西双版纳,首府小勐拉离西双版纳勐海县打洛口岸只有8公里。现在他们致力于发展替代毒品的经济作物。年,我原来当知青所在的地方,西双版纳东风农场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政府签定了个协议,帮助缅甸第四特区发展2万亩橡胶。前几年,我和大个、赵旭红等回农场,在农场有关方面的安排下,由原工会主席刁光明陪同从大勐龙界碑出境去了掸邦第四特区的一个县城南坂,感到那里仍然很原生态,也很贫穷。本期同时发出几张那时的照片,是东风农场刁光明拍的。话题扯远了,回到缅甸掸邦首府东枝。在那里的旅游办公室接上了我们的掸族导游,一个帅小伙,就是和我女儿合影的那位。他是东枝大学的在校学生,利用闲暇出来打工。他带我们游览了当地的著名古迹,详情待下期介绍。四、浩瀚的卡古塔林在离掸邦首府东枝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年代和规模都很惊人的佛教建筑群——卡古佛塔塔林(KAKKUPAGODAS)。据史书记载,距今多年前(公元前年),在缅甸东部的掸邦高原上曾经出现过一群辉煌的塔林,佛塔的数目曾达到座之多。后来这群辉煌的塔林衰败下去了,像迷一般的消失在掸邦的崇山峻岭中。直到距今多年前,人们在寻找一只走失了的家猪时,世人又重新发现了这曾经辉煌一时的塔林。这就是卡古佛塔塔林。到了现代,由于战乱的原因这座塔林正式开放旅游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很多长年生活在缅甸的人都没有听过或到过这座塔林。数十年前这个地区属于掸族的东粟武装部队控制的地盘,在缅甸属于不对外开放的灰色地区。这座塔林由武装的东粟兵常年把守,而东粟兵异常凶悍,不允许陌生人出现在他们的这块圣地上。如果在这座塔林有看到陌生的脸孔出现而又没有当地的熟人陪同,就会被抓去杀掉。所以这里不仅没有游客,一般缅甸老百姓也很少有人敢去参拜这一块圣地。经过多年的沧桑岁月,至今仍保存座佛塔,如今这些佛塔经过修缮已经对游人开放。走在塔林中间一条由白色的花岗石铺成的通道上,有如经过一条漫长的时空隧道,走进卡古佛塔塔林的千年历史。五、那个凝眸的瞬间在仰光、茵莱湖、蒲甘、曼德勒等地游走,常会邂逅许多缅甸人,有孩子、有僧侣、有工匠、有摊贩,还有形形色色的其他人。当你看到他们,或者将镜头对准他们时,他们或回眸一笑,或目视前方,或聚精会神继续做自己的事。是好奇,是羞涩,是思索?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从那个凝眸的瞬间,我看到了平静、安详和友善。六、佛都蒲甘的梦幻蒲甘是个古都,蒲甘是个佛都,蒲甘是个佛塔之都,蒲甘是个梦幻之都。大约多年前,蒲甘是缅甸的首都。公元年,缅甸在这地界儿建立了蒲甘王国。此后在前后多年间,蒲甘建造1.3万多座佛塔,更有民间传说在蒲甘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建了万余座佛塔,使佛塔的数量超过城市居民的人数。近千年来,由于缅甸政治中心南移,数次战争的摧毁以及岁月的侵蚀,蒲甘的佛塔有的倾塌,有的毁坏,到年普查统计,尚存座。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使蒲甘成为当时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着缅甸宗教圣地的地位。有人说,蒲甘有世界上最美的日出和日落,我不敢苟同。世界上许多地方,都说自己那里的日出日落是最美的,都是最美,就没有了最美,应该说各有各的美。如果要问,世界上最有历史感,最梦幻的日出日落在哪里,那一定在蒲甘,在蒲甘的佛塔上。当蒲甘冬季的长夜还没有过去,我们摸黑去看日出。途中司机在长得差不多的砂石路上曾经两次迷路找错地方,更增加了神秘感。终于找到地方,当我们沿着陡峭的台阶爬上一座佛塔,举目望去,只见随着升起的霞光,周围呈现出散布在广阔的原野上的一座座佛塔的顶部,或高或矮,或尖或平,造型精巧,形态各异。伴随着彩色的热气球,令人不由得感叹:长夜过去,依然梦幻。当黄昏我们登上另外一座佛塔的平台,看暮色中四周的塔林渐渐染上落日的霞晖,远处一群牧归的老牛在群塔之间的土路上卷起一阵烟尘,让人感到又一次进入梦幻之中。蒲甘的0余座各色各样的佛塔散布在城内城外,一片片,一簇簇,一座座,在市镇里,在山坡原野上,在河岸边,随处可见。参观佛塔有各种交通工具,可以包汽车,骑自行车,也可以坐马车,我们选择了乘坐马车。蒲甘为数众多的佛塔凝聚了缅甸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些佛塔无论是造型、结构,还是用料、装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外观上看,蒲甘的佛塔有方形、圆形、扁形、条形等不同的形状,有的像宫殿,有的如石窟,有的洁白素雅,有的金光闪闪。有的看上去不像一般佛教的建筑,倒像是欧洲的古堡。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姿态万千;有的高约半米,有的顶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内壁画,精雕细刻,独具匠心,巧夺天工。乘坐马车在蒲甘的佛塔之间穿行,两边是古老而又华美的建筑,耳旁是塔顶的华盖上悬挂的铜铃在微风吹动下发出的清脆的响声,摇晃着,摇晃着,似乎穿行在多年前的时光中。七、航行伊洛瓦底江缅甸国内城际间的交通很方便,有飞机、有旅行大巴、还有轮船。我们从仰光到茵莱湖乘飞机,那种螺旋桨的小飞机;从茵莱湖到蒲甘是乘大巴,与缅甸当地人同车;从蒲甘到曼德勒则选择了坐伊洛瓦底江上的快船,这样水、陆、空全都有了。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最大的河流,缅甸人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的源头有东西两支,其中东源叫恩梅开江,发源于中国境内察隅附近,中国云南境内称之为独龙江。西源迈立开江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两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约50公里处的圭道汇合后开始称为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约占缅甸全国面积的60%。伊洛瓦底江蜿蜒曲折地由北向南流淌,最后分成多股汊河,流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蒲甘至曼德勒处于中游河道,是伊洛瓦底江上的一条重要航道。清晨天不亮就从蒲甘的码头启航,这是一条一般只有外国游客乘坐的快船,航程约10个小时有至少50个座位,可是当天的乘客除了我们一行8人外,只有一名日本游客。我一会坐前舱靠背可以放倒的座椅,睡觉却睡不着;我一会坐高台的玻璃桌旁,把双脚放在上面;我一会坐在中舱占2只藤沙发,一只放我,一只放脚;我一会把3张椅子连起来,想干什么却不知道。在这个伊洛瓦底江的游船上,就可以这么任性。在船上,看伊洛瓦底江火红日出,看江水粼粼波光涟漪,看江岸绿树沙滩,看江上轻舟横桥。当看到岸边佛塔林立,金碧辉煌,我知道,缅甸第二大都市曼德勒到了。八、曼德勒有一座桥曼德勒位于缅甸中北部,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在曼德勒有一座著名的百年柚木长桥,叫乌本桥。乌本桥之所以著名,其亮点一是它的古老。乌本桥建于年,贡榜王朝的敏东王时期,距今多年了。乌本桥一带本是低洼之地,雨季湖水上涨,湖滨成为泽国。为解决当地交通困难,敏东王修建了这座木桥。历经多年风雨的冲刷洗涤,日光的投射照耀,如今木头已呈浅灰色,至今它仍坚固地屹立在曼德勒市区南方约11公里处的东塔曼湖中。乌本桥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乌本桥全长1.2公里,整座桥用1千多根实心柚木建造而成,桥墩、桥梁、铺桥的木板都是用珍贵的柚木。柚木是东南亚的主要造林树种,也是世界上贵重的用材之一。柚木综合性能良好,在日晒雨淋干湿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不翘不裂,耐水、耐火性强;能抗白蚁和不同海域的海虫蛀食,极耐腐;硬度高,因含硅易钝刀,加工时切削较难。柚木世界公认的名贵树种,被誉为“万木之王”,在缅甸、印尼被称为“国宝”。乌本桥用了珍贵的柚木来建造,从而具有了百年不朽的品质。乌本桥的桥头桥尾和桥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阳躲雨。在缅甸人看来,六座亭子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六和精神本是僧团生活的准则,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为上互不侵犯),口和无诤(言语上和谐),意和同悦(精神上志同道合),见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识),利和同均(经济上均衡分配)。因此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缅甸人在男女相恋时,会赶来乌本桥,立誓永葆这六种和睦互敬的精神。乌本桥最美的时分是每天的日出、日落时。每当旭日东升,晚霞飘落,游人乘坐小船,泛舟东塔曼湖中,看红色的天幕下乌本桥横跨水面巍然屹立,桥畔古木沧桑、塔影绰绰,桥下波光粼粼、光影闪烁,桥上行人如织,有僧侣、有恋人、有游客、有农夫款款走过。如此美景令人心醉神迷,有的老外不由得在小船上举起酒杯,为这醉人的美景干杯。酒不醉人人自醉,他们醉了,我们醉了,大家都醉了,醉倒在乌本桥下,这火红色的晚霞中。九、壮观的千人僧饭世界上把看人吃饭作为观赏景点的地方可能不多,曼德勒的马哈根达扬僧院是一处。这个僧院每天定时多名僧人排队吃饭的壮观场面如今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一个景观。马哈根达扬僧院位于曼德勒郊区距乌本桥不远处,这座僧院有五十来年的历史,是缅甸最大的僧学院之一。僧院有多名学生,每天集体进餐是一景。缅甸的和尚严格遵守“午后不食”的规矩,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午餐是1天的最後一餐,从午后到午夜,除喝水外,不再吃任何东西。10:30不到,大大小小及穿各色袈裟的僧人,有稚气未脱的少年僧人,也有安稳沉静的青年僧人,他们从各自的僧房中鱼贯而出,手持大缽、排隊等候进入大餐厅用餐,多人光等候入餐廳就要花去半個小時。进入餐厅,和尚们一排排地席地而坐,地位比较高的和尚有的两三个人一桌单独分开吃。看他们吃的食品,除了白米飯,鸡鴨魚肉、水果疏菜、茶水飲料,荤的素的都有。东南亚的小乘佛教對葷食沒有禁忌,緬甸的僧人,可自由选择吃葷或吃素。有的在餐厅里当场就吃了,有的把食物放进自己带来的钵里,拿回去吃。整个过程很安静,很严肃,像是一种仪式。我祈祷和祝福,为了缅甸和他的人民。何龙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lantete.com/ytdt/20981.html